一、尚食局和尚膳监有什么区别?

尚食局是由女官掌管的宫廷饮食管理机构

尚膳监,是明代官宦名称。

尚食局

是中国及朝鲜古代负责供应皇家伙食的机构,首席女官为尚食,下有司膳(之下有典膳、掌膳)、司酝(之下有典酝、掌酝)、司药(之下有典药、掌药)、司饎(之下有典饎、掌饎),另有食医。

隋朝开皇初年,尚食局属于门下省,尚食定员二人,设有食医四人,唐朝隶属于殿中省,尚食二人,食医8人。宋代时为殿中省尚食局,金、元尚食局属宣徽院。

明代有尚膳监、光禄寺、尚食局同掌伙食。明人《宫廷睹记》载光禄寺拟好三餐菜单,交给皇帝过目,转交尚膳监烹调,最后由尚食局伺候用餐。

二、在明朝的时候,太监分几个级别?最高级别是什么?

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体制,是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司礼监:为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司礼监的主要职权为:

1.批答奏章,传宣谕旨;

2.总管所有宦官事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宦官机构的地位.司礼监总管大太监为所有宦官的首领;

3.兼顾其他重要官职.如南京守备,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司礼监总管大太监兼任东厂提督一职.

御马监:管理御用兵符;

内官监: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

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

御用监:掌办御前所用之物;

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

尚膳监: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

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

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

尚衣监: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

都知监:起初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后来专门跟随皇帝,负责导引清道.

惜薪司:掌管宫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臣柴炭等;

钟鼓司:掌管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

宝钞司:掌管造办粗细草纸;

混堂司:掌管沐浴之事.

兵仗局:掌造军器,包括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类兵器;

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

浣衣局: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宫中的宦官机构,局址在德胜门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

巾帽局: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针工局:负责制作宫中衣服;

内织染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事;

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

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

三、明朝宦官机构中十二司,各司太监的职务名称是什么?

比你要的全,而且还带职能

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体制,是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司礼监:为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司礼监的主要职权为:

1. 批答奏章,传宣谕旨;

2. 总管所有宦官事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宦官机构的地位。司礼监总管大太监为所有宦官的首领;

3. 兼顾其他重要官职。如南京守备,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司礼监总管大太监兼任东厂提督一职。

十二监

御马监:管理御用兵符;

内官监: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

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

御用监:掌办御前所用之物;

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

尚膳监: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

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

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

尚衣监: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

都知监:起初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后来专门跟随皇帝,负责导引清道。

四司

惜薪司:掌管宫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臣柴炭等;

钟鼓司:掌管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 宝钞司:掌管造办粗细草纸;

混堂司:掌管沐浴之事。

八局

兵仗局:掌造军器,包括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类兵器;

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

浣衣局: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宫中的宦官机构,局址在德胜门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

巾帽局: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针工局:负责制作宫中衣服;

内织染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事;

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

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

四、古代管膳食的叫什么

古代管膳食的叫光禄寺。

古代宫廷饮食绝非小事,自隋朝始便有光禄寺专门负责宫廷膳食。到了明代,光禄寺升为光禄司,主要负责外廷食物,也就是祭祀食物和宴会餐饮等。而皇帝和宫内皇族、嫔妃的饮食,则由皇帝最信任的内廷机构尚膳监制作。

尚膳监下面还设置了10几个部门,有点心局、干炸局、面筋局、冰膳局、素局、汤局、荤局等。虽然就是一个做饭的,但也是体制内的。

明代中期以后,宫内食物逐渐奢侈,食材上格外讲究,种类繁多和新鲜应季是食材挑选的重要标准。每年各地可用作食材的特产都会被加急送至京城。顺天府的糯米,宜兴的茶,江南等地的密罗柑、凤尾橘等,都会被送往尚膳监。

古代宫廷饮食的注意事项:

除了食材精良,宫廷饮食在菜品上也颇多讲究。就拿崇祯皇帝的一顿早饭来说,起床以后,先品尝宫人呈上的茶汤、饼饵,然后开始吃早饭,光粥类就有蒸春稻、蒸糯、蒸稷粟等8种,面也有很多种类,如发面、烫面、澄面、油搽面、撒面等。

皇帝早上还要吃肉,牛、羊、驴、豚、狍、鹿、雉、兔、海鲜等,应有尽有。至于小菜,更是一应俱全,如芦根、蒲苗、枣芽、苏叶、葵瓣、龙须菜、蒜苔、匏瓠、苦瓜、齑芹、野薤等。本来朱元璋是把吃小菜设立成忆苦思甜的环节,到后来却演变成了品尝时鲜。

五、剧中尚善监、光禄寺、尚食局是从何时被划立出来,分别负责什么呢?

明代就有了尚膳监、光禄寺、尚食局同掌伙食。明人《宫廷睹记》载光禄寺拟好三餐菜单,交给皇帝过目,转交尚膳监烹调,最后由尚食局伺候用餐。三者各有不同,但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