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本文整理了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欢迎阅读。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

2岁:孩提。

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夕之年。

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

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

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中寿、伞寿。

88岁:米寿。

90岁:上寿、鲐背。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上寿。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感谢阅读!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有孩提、齿龄、总角、豆蔻、束发、及笄、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中寿、耄耋、期颐。

1、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3、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4、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5、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6、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7、花甲、耳顺:六十岁。

8、古稀:七十岁。

9、中寿:八十岁。

10、期颐: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