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 赠刘景文、山行的意思

山行【作者】杜牧(唐)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赠刘景文 年代:【宋】 作者:【苏轼】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读了《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古诗的意思-古诗 赠刘景文、山行的意思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山行》的诗意和《赠刘景文》的诗意是什么?

《山行》的诗意是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赠刘景文》的诗意是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的诗意是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山行》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赠刘景文》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夜书所见》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