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什么?

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半两钱

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最早的货币立法

为保证半两钱顺利使用,维护半两钱信用,秦始皇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法规。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颁布货币统一政令,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废除战国时期庞杂的货币体系,珠玉龟贝银锡之属只用于宝藏,不再为货币;二是制造和行用新钱,新货币分为两等,黄金为上币,多用于大额支付,铜钱为下币,多用于日常市场流通。

《汉书·食货志》云:“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二十两为一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是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

秦半两。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半两。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

秦半两的直径从25毫米到38毫米不等,重量通常在3克至8克,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达到10克以上,极其稀少的重量达数十克。

秦半两钱各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

1、直径27-20毫米,铸造于秦国末期。

2、直径达到30毫米以上,在秦初的时候进行铸造,也就是秦惠文王二年开始铸造的那一批。

3、直径低于20毫米的是质量不好的小钱,也称为“荚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应该算是汉朝时候的钱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