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邑是什么意思

邑意思是都市、城市

邑(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市、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

文字溯源:

金文字形基本沿袭甲骨文。发展到秦代小篆阶段,表示“城市”的“囗”由方到圆,表示跪坐臣服的“人”也变成了“卪”,渐渐失去了其造字本义。

发展到隶书和楷书阶段,表示疆域的“囗”不变,人却已讹变为“巴”了。在发展过程中,这字在秦篆阶段还分衍出偏旁“阝”来。这偏旁,在形声字里,都放在字的右边作为表意的形旁,表示和地域城镇有关。

二、邑的意思是什么?

邑的释义:

1、城市,都城。

2、旧指县。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4、古同“悒”,愁闷不安。

邑的基本信息:

部首:邑,四角码:60717,仓颉:rau

86五笔:kcb,98五笔:kcb,郑码:JYIA

统一码:9091,总笔画数:7

扩展资料

1、采邑[cài yì]

也叫食邑、采地、封地。

2、天邑[tiān yì]

谓帝王之都。指京都。

3、陬邑[zōu yì]

边远乡邑。

4、邑城[yì chéng]

县城。

5、朝邑[cháo yì]

京城;都市。

6、丰邑[fēng yì]

美好富厚的城邑。

7、都邑[dū yì]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