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月是指几月份 冬月是指哪个月份

1、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寒冬腊月,即是指年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2、公历的冬月是在每年的11月7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剩余,所以还不太冷。

二、冬月和腊月分别是指哪两个月?

冬月和腊月分别是指农历十一月和农历十二月这两个月。

农历十月称为寒月,农历十一月被称为冬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三个月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三个月。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幸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冬月指冬天。冬天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汉族民间俗称的“腊月”。“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

三、农历冬月是几月 冬月是指农历哪一个月份

导读:冬月和腊月是我们常见到的词语,这表示的是一个农历月份,我们对腊月其实是熟悉的,因为每年的腊八节和小年等节日就是由腊月时间定的,不过冬月却不甚熟悉,所以根本不知道农历冬月是几月。那么,冬月是指农历哪一个月份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农历冬月是几月

冬月是农历十一月的别称,农历十一月也被称为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寒冬腊月,即是指年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冬月是指农历哪一个月份

冬月即阴历十一月;农历就是阴历,阴历的一日一般是用初一、初二、初三......等等来表示,而阳历则是用几号几号表示,阴历是国际通用。

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和关系:

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元年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名之曰“旧历”。一般人以为阴历适合于农家,而名之日“农历”。

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年所需之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因每月天数不能有奇零,故阴历一个月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为首,即以朔日为初一日。每年以接近立春之朔日为岁首。

地球绕日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三百五十四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十一日,积至三年,余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则十二个月。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

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四、冬月是几月

农历的冬月是几月:十一月

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

成语:寒冬腊月,即是指春节前最冷的三个月,寒月为十月;冬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

古人对农历十二个月份的称呼

一月:

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二月:

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

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

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

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於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六月:

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

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

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九月:

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

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十月:

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於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十一月:

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

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

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

又称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