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默的羔羊》四部曲顺序是?
电影顺序是:《沉默的羔羊》——《汉尼拔》——《红龙》——《少年汉尼拔》;但故事发展顺序应该是:《少年汉尼拔》——《红龙》——《沉默的羔羊》——《汉尼拔》。
《沉默的羔羊》是2013年1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小说,作者是托马斯·哈里斯,讲述了主人公史达琳从上司那儿接受了缉拿性变态杀人犯“野牛比尔”的任务。为了了解案犯的心理,她向邪恶的天才莱克特医生寻找线索,与这个残忍的杀人犯展开殊死捕斗的故事。
作品鉴赏
《沉默的羔羊》的精华在于莱克特和史达琳的交锋,一方是邪恶的诸葛亮,另一方是初出茅庐的刘备,他们的反差非常大,渗透到性别、年龄、个性、为人处世各个层面,这为他俩的互相利用创造了绝妙的条件。
莱克特需要从被囚的外在环境上升到控制者的心理高地,他的武器是挖掘并解析史达琳的幼年心灵创伤;而史达琳需要从一个实习生的卑微地位,通过破获一桩棘手案件,使自己上升到受人器重的联邦调查局探员,她的手段是借用莱克特的大脑。
他们彷佛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冤家,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那种惺惺相惜的难缠之情到2001年的《汉尼拔》从隐性变为显性,两人的感觉几近恋人。试想,这两个角色甚至是可以互换的。
故事中把两个人物的定位颠倒过来,实属天才之举,至少是极具原创性和挑战性,也是对社会定位和社会偏见的一种颠覆。 电影惜镜头如金,男女主角的对话不可能全程展开,很多地方只能点到为止,而小说不受这方面限制,可以更加酣畅淋漓,尽显这两个非凡灵魂的风采。
他们的斗智就像阿庆嫂和刁德一在春来茶馆里的对唱,既能像烈酒那样品尝,也可以像上等龙井那样细细回味。电影版是烈酒,它的渗透迅速而全方位,而小说版则像那绿茶,喝一口可以抬头望远,慢慢感受其悠长的滋润。这是茗茶的优势。
《沉默的羔羊》为恐怖故事加入了精细的心理分析,讲述犯罪同时也审视了犯罪的心理本质,这使其成为划时代的恐怖和心理悬疑的经典。
二、《沉默的羔羊》四部曲顺序是什么?
《沉默的羔羊》四部曲顺序是《沉默的羔羊》、《红龙》、《汉尼拔》和《少年汉尼拔》。
它们都是根据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为电影的。按照小说中的时间顺序,应该是《红龙》最早,讲述汉尼拔医生早期的经历。然后是《沉默的羔羊》,讲述汉尼拔和女特工克拉丽丝合作抓捕“野牛比尔”的故事。
《汉尼拔》说的是汉尼拔·莱克特逃脱以后的新的历险,在这一部作品中,他在十年之后再一次与克拉丽丝成为对手,同时也是互相救援的同伴。
《少年汉尼拔》是根据《汉尼拔》系列原著作者托马斯·哈里斯的新小说改编,故事讲述二战时期在战火纷飞的立陶宛,少年汉尼拔目睹自己的妹妹被战场上饥不择食的士兵杀死生吃,于是在骇人的恐怖下产生精神变异。这个是最早的叙事。
幕后制作
1、创作背景
故事灵感源于华盛顿大学刑事学专家凯珀尔 与连环杀手特德·邦迪的真实经历,邦迪当时帮助凯珀尔教授调查绿河连环杀手;1989年1月,邦迪被处死,而真正的绿河杀手在2001年才被抓获。
该片中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以及罪犯多数取自生活原型。拍摄前,主要创作人员全部到联邦调查局实地体验生活。
2、角色选择
特德·塔利编写《沉默的羔羊》的剧本时原本希望朱迪·福斯特扮演剧中女主角克拉丽丝·史达琳,此外艾玛·汤普森也是扮演克拉丽斯的人选之一。
但乔纳森·戴米接手执导该片时,认为福斯特并不适合,希望由米歇尔·菲佛扮演,而米歇尔·菲佛因为该片过于血腥而拒绝演出。戴米随即又重新启用了朱迪·福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