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人民币双轨制

人民币双轨制即是人民币汇率双轨制

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从 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双轨制”汇率:企业的出口收汇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必须按较低的官方汇率上缴国家,余下部分可按调剂市场汇率售出或可自行根据市场供求信号进口盈利商品

什么叫双轨制?

通俗的说双轨制是指的同一个事物,两种不同的制度,比如养老金企业单位退休后的养老金比公务员的少,这就是养老金的双规制

人民币汇率双轨制度

双轨制的一方面是增加中国境内实行有步骤、渐进式的资本账户下可兑换的可能性,也就是鼓励在中国市场上活动的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最大限度的采用人民币结算,鼓励人民币资本的流动。同时提高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实行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计划,还包括各种有步骤的资本对外开放,最重要的是可以鼓励海外高质量的企业如苹果、IBM、英特尔到A股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使得更多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流出境外,也由此改进中国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资本的市场运作效率。

另外,还特别需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不仅要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六个基本的城市实行人民币的结算,还要将较大的边境贸易省份也纳入试点范围,从而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我国货币当局可以与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较大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订协议,允许其在一定额度内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以提升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对人民币的信心。建设以香港为基地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作为我国资本项目尚没有完全开放之前的一个过渡性安排,以消除境外机构缺乏人民币投资与避险工具的障碍。为此有必要考虑由中国人民银行补贴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汇率调期服务,即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未来人民币收入按事先约定的汇率兑换为外币的服务,其目的就是推动有关企业以人民币结算。建立和完善跨境人民币资金支付清算机制,以转账支付代替现钞支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提供清算平台。

双轨制的另一方面主要是在香港证券市场的市场操作,香港完全可以较大力度地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推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断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以及交易水平,从而努力在境外尽快形成与欧元证券和美元证券抗衡的人民币金融市场。这种逐步扩大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交易,对于在条件成熟时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这一措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化解外资进入内地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中国央行可以考虑在香港建立与当地资本市场规模相适合的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但是,这一市场的规模应该受到有效限制,也就是要规定参与交易者必须是人民币证券市场的交易者,而参与交易的额度受其证券市场的交易额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这一市场不会对人民币政策造成主要的冲击。

双轨制什么意思

指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行,叫“双轨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特有的现象。

什么是货币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种商品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因同时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运行机制而形成。

主要涉及粮食价格及生产资料价格。粮食收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后,国家规定“倒三七”比例价格收购,属于国家定价,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由农民和粮食部门协商制定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

扩展资料

双轨制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双轨制类似于同一条道路上同时实施可以靠左行驶和靠右行驶的双重规则,这必然会导致撞车和混乱。

另一方面,双轨价格的并存必然会助长计划内外的倒买倒卖和权力寻租现象,造成腐败蔓延。但是双轨制的实施是当时中国经济形势下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它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虽然在其实施过程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这种代价是转型过程所必需的,制度的变革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价格双轨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双轨制”,是什么概念?

指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行,叫“双轨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特有的现象。

是80年代中后期的国家经济政策,到92年并轨一心一意的发展市场经济。

简单讲就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的操作手段,至于什么倒爷也只是附庸产品,其意义还是要对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一个过渡。

复杂讲就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分歧较大,,所以搞一套符合两派人要求的中间政策,,当然最后还是失败了,,不过其历史意义不能被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