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姐的简介
一、个人基本信息:
中文名:江姐
别名:江竹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信仰:中国共产党
出生地:四川省自贡市
出生日期:1920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1949年11月14日
职业: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性别:女
二、江姐的家庭和党内身份:
1、江竹筠(1920—1949)汉语拼音:jiāng zhú yún;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2、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4、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所以现在都称呼她为江姐,但“江姐”原本并不是她的名字。
三、事迹:
1、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2、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二、红岩江姐事迹简单介绍 红岩江姐事迹简单的介绍
1、江姐原名江竹筠,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悄悄写下遗书,又把遗书送出监狱 。
2、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
3、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
4、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三、红岩江姐介绍300字
江姐原型: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四川省自贡市人。1928年她随母亲到重庆外婆家寄居,不久,她就进厂当了童工。1932年,进孤儿院小学免费读书。1936年考入重庆南岸中学。1939年考入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任该校党组织负责人。1941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3年,与彭咏梧同志假扮夫妻,协助其工作.1944年去成都,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并以学生身份做群众工作。1945年,组织上安排她与彭咏梧正式结为夫妻.1946年7月回到重庆搞学运工作,帮助西南学院和女子师范学院分别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及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领导学生开展抗议美军暴行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7年协助彭咏梧领导<<挺进报>>,负责稿件传递及发行工作。1947年11月,以下川东地委委员、川东临委联络员身份随彭咏梧一道离渝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1月。彭咏梧在云阳、奉节暴动中牺牲。她回重庆向川东临时工委汇报情况后,要求重返下川东工作。6月14日,因叛徒出卖,江竹筠及其他一批同志被捕,押往重庆,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特务头子徐远举得知她是川东临时工委联络员、下川东地委委员,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便妄图从她身上打开暴动地区缺口。徐远举及其手下特务接连对她进行刑讯,用夹手指、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折磨她,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她始终未吐露一点情况,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其他三十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垭,年仅29岁。
江姐在临死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而就在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写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四、红岩人物介绍
1、江姐
江姐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
在赴华蓥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挂在城头上的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担负起丈夫未竞的事业。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将就义,她神态平静,举止从容,梳理头发,整理衣衫,吻别“监狱之花”,始终带着胜利的笑容。“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一席话,充分展示了江姐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
2、许云峰
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品质和气魄。
他在作品中一出现就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一切处理得有条不紊。
许云峰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园碰头,叛徒甫之高带领特务突然袭击,许云峰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沉着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表现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许云峰足智多谋,立场坚定,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善于应付瞬息万变的局势的才能。在狱中,他巧妙地引导徐鹏飞作出错误的判断,承担《挺进报》的领导责任,保护了地下党组织。
面对敌人惊心设计的酒宴,随机应变,戳穿了敌人的阴谋,把筵席变成了揭露敌人的讲台,机智地引出特务头子毛人凤出场。表现出共产党人的无敌力量。
许云峰具有压倒任何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大无畏气概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在狱中,他与徐鹏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赤手空拳以顽强的毅力挖通了监狱通向狱外的洞口,并把它留给了战友,自己带着必胜的信念从容就义。
3、成岗
成岗真名陈然 ,1939年春天在湖北宜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起参加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不久重新入党,任《挺进报》特支书记。
1948年4月在工作间被捕,先后关押于歌乐山重庆军统集中营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并坚持出版《挺进报》。1949年12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被公开枪杀,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6岁。
以下是陈然在编辑《彷徨》杂志时撰写的一篇题为《论气节》的散文的摘录: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为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4、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杨钦典害死,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七八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在革命胜利前夕,小萝卜头被敌人残忍杀害。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5、双枪老太婆
双枪老太婆是著名小说《红岩》中塑造的传奇人物,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誉为双枪老太婆。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
陈联诗(1900年~1960年),女,又名陈玉屏,四川广安岳池县人,川东华蓥山游击纵队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多次参与并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为中国近代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因陈联诗善使双枪,故被世人称为“双枪老太婆”。据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杨益言先生讲诉,陈联诗为《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岩
五、红岩中江姐的故事
1、故事叙述的是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
2、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
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3、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尽了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江姐的革命意志。敌人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这时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4、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
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5、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6、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7、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
8、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扩展资料: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1949)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0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后经组织安排考入四川大学。
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1947 年,与丈夫彭咏梧一起到万县组织下川武装起义。1948年1月,彭咏梧不幸牺牲,她谢绝了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进报事件被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与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钧、唐篡陶、黄绍辉、李明辉、黄玉清、陈继贤、雷震一起转押渣滓洞看守所。
徐远举和张界多次对她进行拷问,使用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陈丹墀、何雪松、蔡梦慰等组织了对江姐的慰问活动,与李青林、李其芬、曾紫霞等凭着对林清风《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的记忆,组织女牢难友学习,讨论,并积极进行狱中策反工作,参加狱中追悼会和春节联欢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
六、红岩十五个人物简介?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许云峰
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是地下党的领导者,在他身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才干、品质和气魄。他在作品中一出现就是一个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地下党领导者。他一到沙坪书店,就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一切处理得有条不紊。
许云峰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园碰头,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突然袭击,许云峰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沉着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表现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许云峰足智多谋,立场坚定,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善于应付瞬息万变的局势的才能。在狱中,他巧妙地引导徐鹏飞作出错误的判断,承担《挺进报》的领导责任,保护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精心设计的酒宴,随机应变,戳穿了敌人的阴谋,把筵席变成了揭露敌人的讲台,机智地引出特务头子毛人凤出场。表现出共产党人的无敌力量。
许云峰具有压倒任何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大无畏气概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在狱中,他与徐鹏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赤手空拳以顽强的毅力挖通了监狱通向狱外的洞口,并把它留给了战友,自己带着必胜的信念从容就义。
江姐
江姐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在赴华蓥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挂在城头上的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担负起丈夫未竞的事业。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将就义,她神态平静,举止从容,梳理头发,整理衣衫,吻别“监狱之花”,始终带着胜利的笑容。“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一席话,充分展示了江姐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
徐鹏飞
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作者并没有对他进行脸谱化、概念化的处理,而是注意挖掘其性格的复杂性。一方面,他凶残、狠毒,“如果在任何时候听不见拷打的嚎叫,他会感到空虚和恐怖”;另一方面,他有着丰富的特务工作经验,善于采用攻心战术抓住对方弱点,瓦解对方意志,对甫志高利用其对家庭的依恋,对刘思扬利用其出身等等。但他越是凶残、狡诈,就越能衬托出革命者的崇高伟大。
成岗
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后被枪杀。
刘思扬
他虽然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却投身革命,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小萝卜头
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6岁时,黄将军帮助小萝卜头学习。 他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非常尊敬老师,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遇害时不满9岁,但在监狱中关了8年。
华子良
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不屈。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特务对他比较放心,常让他去磁器口买菜。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恶计划后逃到了解放区,为越狱的计划作了巨大的贡献。
双枪老太婆
为华巷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人誉为双枪老太婆。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甫志高就死于双枪老太婆手中。
甫志高
原为重庆地下党员,后因被捕不堪严刑拷打而叛变,交出了许云峰、江雪琴等人,对地下党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是贪图享乐、没有革命精神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