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对自己的称呼有哪些?

下愚、牛马走(意为如牛马般被驱使的仆人,自谦之词)、敝人、仆、老臣、愚、妾(“妾”限于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但不仅仅限于具有夫妻关系的女子在丈夫面前的自称)、小人、下官(官员自称“下官”。)、小的、小子、学生(不仅读书人可谦称学生,官场中人也可谦称学生。)、

小可、小生(读书人的自称)、小老(是老年人的谦称)、卑人、卑微、鄙人、老奴(自称,限于臣仆。)、鄙臣、鄙生(学生的自谦之称。)、鄙老(是老人的自谦之称,犹言“老朽”)、老朽、不佞、老拙、不才、老鄙、老仆、贱人、不肖(作兼称,多用于父母死后。)

贱士(为读书人自谦之称)、不孝儿、在下。

扩展资料:

不同身份古人对自己的称呼介绍:

一、古代官员:

1、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龄大)。

2、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3、贪官、宦官:奴才,小的。

二、古代男子:小生,本公子,本少爷。

三、古代女子自称:

1、女子自称:“奴家”。

2、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妾身”、“婢子”。

3、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4、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5、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妾”。

6、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7、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称

二、古人们对自己有哪些称呼?

古代的自称有很多。例如:常用“吾”“我”“余”“予”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女性自称:奴家、妾、贱妾、妾身、小女子、民女等;老年妇女自称:老身;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1、吾

《吾富有钱时》唐代:王梵志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释义:

当我境况富裕,有很多钱的时候,妻子儿女都待我非常好。如果我脱下衣裳,他们就会争着帮我把它们叠好。我如果出门去经营求财,他们就会殷勤地送我,直到大路上。我带着钱进入家门,他们见到我马上满脸堆笑。像白鸽一样盘旋在我的周围,像鹦鹉一样一呼百诺。

有时我偶然暂时贫穷,他们看到我就不给我好脸色看。人有多次贫困的时候,也还有多次富裕的时候以相报偿。如果只图钱财而不顾念亲人,那就等着看来时的报应吧。

2、予

《爱莲说》(节选)宋代: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释义: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3、妾

《妾薄命》唐代:李端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释义:

想起妾初嫁郎君,鬓发簪花仿若绿云。重新掌灯入绮帐,转过面容脱去罗裙。踮脚折步婉转轻盈,不知是偷香还是熏熏心意。无双容颜,阿娇得金屋得天下名。自从君恩消散,独剩憔悴。

对镜不再梳妆,只倚窗独自垂泪。新人别自骄自己是新宠,秋天来了怎么会没有春天。孤寂于长门终老,一定是宫中第一人。

4、贱妾

《七哀诗》两汉: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释义:

明月照在高高的阁楼上,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请问那不住哀叹的是什么人呢?说是离乡外游,久久不归之人的妻子。夫君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

夫君就像那路上飘忽不定的轻尘,为妻就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夫妇本是一体,如今地位不同了,什麼时候才能重会和好?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投入夫君的怀抱中!夫君的怀抱若是不向我开放,那么做妻子的又要依靠谁呢?

5、妾身

《长命女·春日宴》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释义:

春日的宴会上,饮一杯美酒再高歌一曲呵,拜了又拜许三愿:一愿郎君你长寿千岁,二愿妾身我身体永远康健,三愿我俩如同梁上飞燕呀,双双对对,永远相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称

三、用古文中称自己为?

古文中称自己的词很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称呼各异:

国君的自称有:寡人、孤;

皇帝的自称有:朕;

官员在皇帝或比自己官阶高的人面前谦称有:微臣、下官;

自己的谦称有:在下、鄙人、不才、老朽、晚辈、小人等;在师长面前谦称有:生(学生、晚生、生员等;

另外还有:予、余、吾等。

女人的自称有:老身、妾(小妾、贱妾、妾身)、奴、小女。

拓展资料:

自己:自身、本身。出自《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初, 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 [唐]蒋贻恭 《咏虾蟆》:"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明]李贽《杂说》:"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或者属于某人自身的或某物本身的。

【词目】自己

【英文】Oneself;Self;Own;One's own

【基本解释】自己,本人,自身,我自己

【示例】1.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别人与自己有多大的不同。2.我自己的父亲。

四、古代人怎么称呼自己?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是姓的分支。

可以看出,在夏商周三代,姓和氏是两回事,后来就合而为一了。例如,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之后,他弟弟振铎的封地是曹国。振铎的后人便以“曹”为氏。也就是说,曹氏起源于姬姓,即姬姓曹氏。周朝之后,姓氏不分了,曹也就成了姓。

古人的名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字数,一般是一个字或者两个字。所以,古人的姓名跟现在差不多,一般是两个字或者三个字;复姓(两字姓)的人则是三个字或四个字。

古人有姓有氏,有名也有字。取一个与名涵义有关的字(一般是两个字)以表德行,称为“表字”,简称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毛主席,名泽东,字润之;蒋介石,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

很多古人除了名和字以外,还有号,甚至不止一个号。号是后取的,多为四个字。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

五、古代称自己为??

古代的自称有很多,有以代词称的,如余、予、吾、我等等。还有以代词“之”、“其”来反称自己的。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僧”,道士自称“贫道”、一般人自称“鄙人”,“区区、小可、不才”等都是谦称,谦称都属于自称。

中国是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礼仪用语,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扩展资料

古人称呼对方的说法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称

六、古代对自己的称呼是什么?

古代对自己的称呼是:吾。

吾wú

1、我,我的:吾身。吾国。吾辈。

2、姓。

其他字义:

吾yù

古同“御”,抵御。

相关组词:

吾辈[wú bèi]

(书)(名)我们。

吾侪[wú chái]

我辈;我们这类人。

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

原指每天从三方面检查自己。现指从各个方面多次地检查自己。

吾道[wú dào]

我的学说或主张。

吾等[wú děng]

我们。

吾家[wú jiā]

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