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妈祖文化是什么?
从妈祖文化的内涵来说,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从妈祖文化的外延来说,则是指妈祖信仰持续一千年来形成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
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外交使节们为报答妈祖神功,写下了大量颂圣文章,而这些原始资料对澄清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很有作用。即如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七下西洋的过程,对史书记载的讹误和不足起到了订正和补充的作用。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使琉球杂录》详述在妈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而进入琉球国境的姑米山、马齿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由此记载可证,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跟台湾连结在一起的中国领土。
在反侵略战争史上,有关古籍曾记载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实。澎湖妈祖庙迄今尤存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石碣,这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强占澎湖,沈有容从厦门率船队抵达澎湖,令其无条件撤离后的刻石纪功。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水师复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侵略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至于妈祖助潮让郑成功的舰队顺利进入台湾鹿耳门港的传说,则在台湾已家喻户晓。
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上,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台湾同胞把早期的分灵妈祖称为“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
在科学技术史上,妈祖庙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古代一种航海习俗:在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同时制作一只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这样妈祖就会时刻关心此船的安全。所以许多妈祖庙内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山东长岛庙岛与妈祖庙的古船模多达350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威远号”军舰模型。这些船模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一批妈祖庙古建筑,如福建泉州、山东、江西景德镇、广东澄海、贵州镇远和宁波庆安会馆等天后宫,从庙宇结构造型到各类雕刻构件,都是极为珍贵的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此外,各地妈祖庙还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后宫存有一幅明代星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利用星图定向航海的难得实物资料。天津天后宫所存的灭火“水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机械消防器材之一。
妈祖文化的外延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一百万字。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
朋友,百度一下好啦?
二、妈祖文化起源于哪里,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妈祖文化起源于宋朝,是一种丰富的航海技术文化,并且影响遍及我国沿江沿海及东南亚各国,范围非常的广。
三、妈祖文化的介绍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传统民间信仰。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中国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妈祖文化的思想:
1、弘扬爱国思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陆和台湾,同根共祖,千余年文化传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意识。妈祖是中国的“神”,妈祖之爱国也决定了其信众的爱国。
2、传播博爱精神,教化众生向善。浩瀚宇宙,苍莽无垠,而人却是宇宙的主宰。尽管因地域,种族,文化的差异,派生出审美观、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但作为“生”的本能,人性对于善恶美丑之认知却趋于大同。
3、启迪良知,树立珍惜自然、回归自然。千余年来,人类在对神灵的不断祈祷中逐渐地得到启发:众生平等、万物有灵,道法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回归自然已成了全球、全人类的呼声。
扩展资料
妈祖的主要功绩:
1、济师助战。济师助战表明了统治者收复失地、统一国土的愿望,为此感念妈祖的神功。
2、助剿海盗。海盗猖獗,沿海渔民难有宁日,因此,清代朝廷非常重视剿除海盗,以安抚渔民。
3、协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妈祖生前以护航导流而受人景仰,其显圣助漕运、海运、祛除水患的记载相当多,同样体现了统治者对海上和平的期盼。
4、册封琉球。对琉球的册封表现了清王朝对琉球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当时两国的一段和平共处的历史,而这些都与妈祖的神功庇佑有关联。
5、缓解两岸关系:妈祖对当代两岸信众关系的和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首倡实现两岸“三通”。1982年,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蔡辅雄来到湄洲岛,并了解湄洲妈祖祖庙的复建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文化
四、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
新妈祖重人事、重德育、重进取,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有作用。伟大的“新时代”,妈祖文化应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重来叙我天妃德,风月平分入湄洲。妈祖文化源于民俗,莆田古代交通不便,海路需神保佑,所以造神。莆田妇女坚韧勤劳,有美德,因此海神是女的。莆田自古重视读书,对儒学理解深,有妈祖文化起源、传播和发展的条件。
妈祖活了二十七年多点,灵妃一女子,神通广大,一方面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缘故,如窥井得镜的传说;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对于理想人物的善意的想象加工,如乘席渡海的记载。对于这一类素材,应当有中庸的正确态度。关于妈祖文化的著述,古籍不少。比如元人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清人袁枚的《子不语》等多种。古籍中,有简洁的叙述,又有稳妥的立论。天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湄洲应和星。其中,《天后显圣录》、《敕封天后志》最有代表性。
妈祖的传说多,比如妈祖花、玉手捧砂等,富浪漫主义色彩。历代皇帝对妈祖赐封达三十七种之多,如清雍正所赐“神昭海表”等,妈祖文化带有庙堂文化的色彩。诗文如南宋二句诗,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典雅含蓄,优雅简朴。新时代,妈祖书大量出现,如《妈祖》、《林默娘》等。妈祖信徒虔诚朝拜,愿望是祈求妈祖赐福平安,要想平安,单靠自身的力量往往不够,尤其是在大海中与大风大浪相搏斗时。所以,需要一种超凡的力量来帮助。妈祖,体现的正是人类心灵所需求的超凡力量。
千年妈祖保平安,这句话有诱惑力。即使以中庸哲学的标准来衡量,妈祖文化也是充满魅力的。当然,妈祖文化的内涵,还包含着美好的人性,温暖的人情,也还包含着其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忠、孝、义、信、廉、俭、勤、让等。但这些美德,归属于妈祖文化的第二个层次的内涵。平安,才是理解妈祖文化的关键。也可以这么说,妈祖文化是中庸内涵的生活化的表达。妈祖文化所蕴含的所有美德和价值观,是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至少,也可以认为,妈祖是一位慈祥亲切的心理医生。
最初,妈祖赐福平安,主要是在海面或沿海一带,如台湾、香港、澳门、上海、天津等地,因为妈祖是海神。后来,以“平安”为内涵核心的妈祖文化,渐渐地扩展到各种领域。不可否认,人类的主要活动还是在陆地,陆地上的风险也不少,所以,自然而然地,妈祖的神通就广大到了大地,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堂闾巷。除了东南沿海,内地许多地方,妈祖文化也影响甚大。应当承认,妈祖文化的内容和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地方,是得到局部的修正或改良的。
天道观上,妈祖文化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人类通过劳动达到幸福的认识放在重要地位。妈祖文化是尊重理性,尊重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也正因为如此,一千年来,妈祖文化才可以经受得住风吹雨打,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信仰妈祖的人们,是真诚地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的,是热爱生活的,是遵循中庸哲学的,这一点在海外也可看到。海外的妈祖信徒推动了妈祖文化的传播,也发扬光大了民族美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贯于天,下达于地。有海水的地方,就会有妈祖信徒,也就会有与人为善、忧勤惕厉的美德的光辉在闪耀。
妈祖的故事就是真善美的故事,中庸和气的故事,正义必胜的故事,助人为乐的故事,劳动致富的故事。这种故事,在台北、高雄、基隆、吉隆坡、新加坡等地,都可以听到。妈祖传说,作为研究妈祖文化的原始素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况且,有些传说,涉及到历史名人,如戚继光、郑成功、郑和、施琅、林则徐等;也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如抗倭、收复台湾、禁烟、下西洋等。但这些传说是后人整理、加工或想象而成,对其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心平气和,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取其精华,去其不完善的东西。
由乡土文化的特点所决定,妈祖文化内涵随事而异,零星散乱。然而,妈祖文化也显示出独特魅力,故事亲切朴素,传说简洁生动,礼仪灵活多变,活动丰富多彩,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贴切地昭示着劳动人民的乐观情怀,显示出无比宽广的拓展空间,从而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现出民族优秀品质,有利于全世界人民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华文化。有时,妈祖还被作为祖国的象征。海外华人和华侨,通过妈祖文化活动,含蓄地寄托爱国情怀。妈祖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中庸智慧,美好梦想,很多渗透到民族性格当中,成为中国人的美德,察之情性,涵濡体之,具有很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