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催收能查到我的工作单位吗

可以,可以通过社保查询到用人单位,因为职工的社保是用人单位缴纳的。但是非法催收债务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二、网贷已经逾期没能力偿还,会找到单位或者上门吗?

这个暂时应该不会去,首先就是先电话告知你,如果金额比较大的话,再三告知如果还不还的话,可能会联系你的家人或者朋友告知情况;所以即使没有能力偿还也可以主动联系平台协商申请延期还款;一定要积极应对才可以。

一般正规的,会先联本人,本人联系不上,会在联系紧急联系人,如果紧急联系人联系不上,会给您通讯录上的人联系。不正规的,联系您后,沟通不顺畅,是直接爆通讯录。

如果你新的工作单位给你缴纳五险一金,你新的工作单位就被暴露了,催收肯定会将电话打到你新的工作单位的。所以,如果我们网贷逾期,暂时还不上欠款,找了新的工作,暂时让单位不要缴纳五险一金。其显示缴存公司的名称,会泄露你的工作单位,这迟早被催收盯上,躲不过辞职换工作的命运。

换了工作后,我们可以专心致志地上班赚钱,赚了钱之后,联系网贷平台把该还的本金合法的利息还了,不合规的费用协商一律减免。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毕竟钱是你欠的,你有还钱的义务。

三、网贷逾期被催收,会不会知道我的新单位呢?

催收知道新单位:通过预留资料查询到新单位,通过身份证查五险一金。,实地走访查询到新单位。

一,贷款逾期网贷催收真的是可恶至极,他们根本不会遵守《催收自律公约》,每天进行全方位、各种手段逼迫借款人还款。更有甚者的是每天爆通讯录,逼迫借款人的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帮助其还款。给借款人和他的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网贷逾期面临催收的手段,基本就是催收电话或者短信轰炸和爆通讯录。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没有这个有效的方法可以杜绝。

二,因此,很多网友网贷逾期后,暂时还不上欠款,就换了电话号码,工作单位也被催收骚扰的没有办法继续待下去,只能换新的工作单位。换成新的电话号码,主要是希望图个清静,可以平静下来,努力挣钱。毕竟每天被催收人员各种电话,短信的骚扰,精神都要崩溃了。换新的工作单位,主要也是为了脸面,催收都打电话把公司同事、领导骚扰个遍,自己真是没有脸面再继续待下去了。

网贷逾期被催收人员各种骚扰,原来的工作单位真的是没有脸面待下去了,就想着换个工作单位,这下可以安心工作了。结果没想到,催收又把电话打到新的工作单位了,这本来就负债逾期,资金困难,总不能经常换工作吧,这对自己是一点帮助都没有,可是不换工作,催收每天骚扰单位。

三,催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明明换了新的工作单位,为什么催收还能找到新的工作单位。我想无非就这两种解释。

1.你将自己新的工作单位告诉了朋友或者是同事,催收爆通讯录联系你的朋友同事,从他们的口中套出了你新的工作单位。

催收被单位知道(催收会到单位吗)

2.你新的工作单位给你缴纳了五险一金,催收人员通过查询你的五险一金,然后找到了你新的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大。

很大的可能性是五险一金泄露了你新的工作单位。如果你借了网贷后逾期,暂时没有能力偿还欠款,又被催收逼的走投无路,重新找了份工作,想安心挣钱还债,那你一定要记得,不要让公司给你缴纳五险一金。五险一金会显示缴存单位,如果你借了网贷后还不上欠款的话,催收是有你全套的身份信息,他们可以查询到你的五险一金缴存的情况,就会知道你新的工作单位了。

四、信用卡催收会去工作单位吗

法律分析:当事人只要有还款的意愿,一般不会上门进行催收的。话说回来,上门催收的话,要达到几点条件的:

1、搞失联,在信用卡逾期之后,为了避免催收联系,不接电话或者换联系方式没有通知银行,预留紧急联系人也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可能去当事人的家里或者单位进行上门催收。

2、欠的金额较大的,如果逾期了几十万,上百万一直不还,这个银行肯定会进行上门催收的。

3、逾期时间过久,每个银行的催收都有自己的流程,一般情况下,1个月以内,都是客服在联系,提醒欠款人还钱。1到3个月的情况,银行内部催收就开始对欠款人进行催收了,如果这个时候欠款人还没有还钱,过了三个月以后,银行的催收就有可能上门进行取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