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催收的应该给哪个部门打电话
遇到催收的应该给12363打电话。
12363是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2014年09月11日在辽宁省开通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
基本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将从2014年09月11日起在辽宁省正式开通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这是辽宁省开通的第一个跨银行、证券、保险等多金融领域的消费者投诉电话。
据人行沈阳分行介绍,开通12363电话旨在畅通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渠道,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该投诉电话受理范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法定职责范围内的金融消费投诉,涉及跨市场、跨行业类交叉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消费投诉。
此外,社会公众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时与金融机构发生纠纷的,原则上应先向金融机构投诉,如金融机构不予受理或在一定期限内不予处理,或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可向12363电话投诉。
遇到暴力催收打什么投诉电话有效
拨打12321进行举报。12321是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举报电话。其他举报方式:1、在百度搜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进入官网进行举报电话暴力催收;2、通过拨打12315举报投诉。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举报电话;3、通过向公安机关报警投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催收骚扰单位怎么报警
遇到催收骚扰的单位,可以通过拨打110报警电话的方式报警,也可以到公安机关报警。
催收骚扰是违法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多次(三次以上)发送侮辱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受害人可以报案,要求警方对行为人作出治安行政处罚。一般情况下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关的证据比如电话录音,短信内容警察是不予立案的。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被催收威胁去哪里投诉
被催收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投诉途径:一、联系贷款的公司处理。如果遭遇催收威胁,其实可以将这一情况截图、录音、拍摄下来,联系贷款的公司,要求协商;二、通过“聚投诉”进行投诉。“聚投诉”是中央网信办批准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公众账号,也是一个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三、向公安机关报警。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恶意催收可以向哪里举报
遭遇暴力催收,可以提供相关证据直接报警。此外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催收公司当地的金融办、银保监会进行投诉也是可以的。虽然目前暴力催收的情况有好转,但是仍旧有违规的催收公司进行暴力催收,因此积极投诉、举报才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好做法。
欠款恶意拖欠该怎么处理
欠款纠纷产生后的解决方式很多,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只要运用及时和恰当,就会收互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一些债权人常常为了不伤和气,协商阶段的时间拖得太长,从而坐失了很多收回欠款的良机。
申请支付令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方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见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收回欠款的最大好处就是时间短、见效快。当然若债务方在法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了书面异议,则必须通过诉讼程序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