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支付宝可以违规催收

因为违规的,目前确实有这样的例子在,因为欠款未还导致支付宝委托第三方暴力催收。

如果你一直在逃避还债,且拒绝与催收人员沟通,那么催收人员是可以找你的父母的,请他们督促你还款,或代你还款,不过,对方不可以恶意骚扰,甚至辱骂殴打。否则,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举报他们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暴力催收团伙。虽然第三方轰炸父母电话是违法的,但暂时我们国家并没有强有力针对这方面的行为解决办法,只能靠自己去法院起诉、银监会投诉、设置电话骚扰拦截等,尽早还清欠款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暴力催收的法律规定是什么?遇到暴力催收怎么处理?

哪些行为属于暴力催收?

1. 网上骚扰。催收人员不分昼夜对借款人进行网络骚扰,如打电话、发短信言语侮辱等,甚至故意选择在早晨、半夜凌晨选择电话骚扰,严重影响生活作息。

2. 爆通讯录。在借款时都会要求提供通讯录联系人及其一些基本的信息,借款人逾期后催收人员就会根据联系方式或者地址等联系骚扰借款人朋友、同事、家人等。甚至会采用P图、群发短信、电话等方式发不良信息到借款人的工作单位、所住小区等,这个行为已经侵犯了个人隐私。

3. 上门催债。虽然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上门催债,但有时金额过于大时依旧会有上门催收行为,上门催收人员可能不仅会对借款人言语辱骂、威胁,甚至会动手砸东西等,这时用户可以保留证据,抵制暴力催收方式。

遇到暴力催收怎么办?

1. 可以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求助:借款人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该协会,点击联系我们,然后再点我要举报。

2. 可以通过银监局求助:借款人可以拨打当地银监局进行电话投诉,在网上可以查询电话号码。

3. 可以通过聚投诉求助:借款人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聚投诉,随后可以对侵犯了自己权益的网贷平台进行投诉。

4. 可以通过工商部门求助:借款人可以在全国12315互联网官方网站进行投诉,也可以选择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12315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诉。

暴力催收的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暴力催收的法律规定。因此,对借贷关系中暴力催收的行为定性,要具体看催收人的行为触犯了哪些法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一条 胁迫、诱骗或者利用他人乞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中邮消费金融涉案近2万起且被指暴力催收 App曾被通报

据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消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App数据安全和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经核验确定问题App 88款,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对此进行了通报,而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旗下应用“中邮钱包”赫然在列。

值得注意的是,中邮消费金融还被指涉及多起金融借贷合同纠纷以及被指出现暴力催收等问题。

那么,中邮消费金融为何存在此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通报后整改情况如何?发现网记者就以上疑问向中邮消费金融发送采访函问询,但截至发稿前中邮消费金融方并未做出合理解释。

公开资料显示,中邮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一家为我国居民个人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当前,中邮消费金融在全国16个省(市)设立省级营销中心,2018年,中邮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增至30亿元。

唯一被通报的持牌消金公司 当前问题已修复

违反支付规定曾被指暴力催收(违反支付规定曾被指暴力催收吗)

11月23日中邮消费金融在其官网发布《吹响“二次创业”号角,“五周岁”中邮消费金融再启航》的鼓劲文章,而同一天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发布10月App监管情况通报,中邮钱包APP 2.8.6版本因App未明确告知收集使用麦克风权限的目的、方式、范围被点名。虽然此次被通报的名单中不乏嘉联支付、顺丰金融、恒大财富等多家金融 科技 企业,但中邮消费金融却是唯一一家上榜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不过记者查看手机应用商店发现,中邮钱包APP已于11月30日更新至版本2.9.5,其中“【超努力】修复已知问题,借贷更安心”似是回应通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移动互联网应用作为用户数据收集的主要入口之一,其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正逐渐得到国家和 社会 的广泛重视。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前工信部已经责令1336款违规APP进行了整改,公开通报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APP。

另外,据邮储银行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邮消费金融总资产为286.72亿元,净资产为34.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3.65亿元和32.24亿元皆有所增长。但今年上半年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为0.49亿元,与2019年的1.39亿元相比下降64.75%。

此前,中邮消费金融方解释称:一方面主要受疫情影响,客户逾期率也同步出现高峰;另一方面,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规模,故业务增速和规模上呈现下滑。

涉多起金融借贷合同纠纷 被指暴力催收

不可否认,疫情黑天鹅事件给多个行业带来的打击都不小。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中邮消费金融涉案多达19296起,案由多为金融借贷合同纠纷,判决结果集中在被告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清偿尚欠贷款本金及原告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撤回起诉处理。

据艾媒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4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0%, 社会 就业压力增大。受此影响,用户借贷也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在暂未还款或还款逾期情况增多的同时,中邮消费金融被指存在暴力催收行为,甚至有伪造法律文书的嫌疑,截至12月3日,聚投诉平台上与中邮消费金融相关的投诉2756条。

其中有用户投诉称收到中邮消费金融旗下纯信用贷款产品“邮你贷”发送的法院通知,但案件号经用户本人网上查询及电话咨询,发现并无此案件号。与此同时该用户及身边人不断收到来自“邮你贷”方的短信、电话等。

无论何种前提,都不是可以暴力催收的原因。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如遇暴力催收,可主动协商并保留证据,拨打12315或向警方救助,适当情况也可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此外,在黑猫投诉中记者发现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情况。截至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中邮消费金融相关投诉2508条,不少用户反映自己从未用过中邮消费金融,但收到了催收短信,更有甚者,没有借过的贷款真实出现在自己的个人征信中,不仅有借款记录还有还款记录,实在匪夷所思。

当前投诉下显示已回复,但中邮消费金融方选择隐藏回复。而此事因何发生?将如何解决?中邮消费金融内部是否存在管理疏漏?中邮消费金融并未对上述投诉进行合理的解释。

2015年到现在,中邮消费金融已经走过5个春秋,“二次创业”的号角吹得响亮的同时直面自身问题并对此予以解决,才能得到持久发展。

暴力催收违法吗

暴力催收犯法。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采取合法手段催收欠款。使用暴力方式催收的,当事人可以报警处理,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调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七条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第七十八条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

暴力催收犯法吗

暴力催收是违法行为。如果受到这种困扰,可以选择报警处理。非存款类放贷组织应当以合法、适当方式为逾期借款人提供还款提醒服务。非存款类放贷组织采用外包方式进行债务催收的,应建立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明确外包机构选用标准、业务培训、法律责任等,不得约定仅按欠款回收金额提成的方式支付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