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爆通讯录催收违法吗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爆通讯录是违法的。爆通讯录是目前最常见的催收手段。现在网贷在借贷时,都会要求获取借款人手机的通讯录,以便在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时,通过通讯录来骚扰通讯录里的联系人。现在国家严令禁止网贷平台骚扰除借款人以外的人员,催收员不得频繁致电骚扰债务人及其他人员,更不得向债务人以外的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
被爆通讯录符合下列条件是可以起诉赔偿的: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被爆通讯录是侵权行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行为,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相关当事人及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以下简称从业机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监管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公约。
二、爆通讯录可以去法院起诉吗?真的有人起诉成功!
; 王先生由于手头紧张,所以通过手机申请了几个网贷,共计借了几千元,不过后来发现网贷平台收费违规,大大超出国家规定范围,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选择强制。逾期后该网贷爆了王先生的通讯录,并且不断对其家人、朋友进行辱骂、威胁,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那么爆通讯录可以去法院起诉吗?
遇到王先生这样的情况,是可以选择去法院起诉的,日常生活中起诉的示例并不多,因为大多数借款人借款额度只有千元左右,如果去法院起诉费时费力,所以不会采取这种方式。但是依然有较真的人真的起诉成功了,被爆通讯录的宋先生,经过律师的帮助,终究收集了证据将网贷平台告上法庭。据相关信息,现在宋先生获得了6万元的补偿,使用暴力催收手法的催收员被判处了一年的有期徒刑。
律师意见:
网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报警是没用的,可以搜集证据去法院起诉维权
。
法院起诉费用: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交纳。
起诉审理时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
针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个月;
关于民事案件起诉的细则,可以找一名律师详细指导,必须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起诉是一件麻烦又费神的事,但是遇到严重影响个人生活的情况,必须用法律武器来解决。
三、被爆通讯录可以起诉赔偿么
这种情况是可以起诉赔偿的。至于能不能胜诉就不清楚了。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很少发生的。就算是赔偿的依据,暂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爆通讯录是违法的。被爆通讯录后应该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做:1、及时还款。2、申请宽限期。3、报警处理。4、投诉举报。
法律分析
网贷爆通讯录是违法的。被爆通讯录后应该可以按照以下几点做:1、及时还款。2、申请宽限期:确实没有钱还款,可以态度良好的去与平台协商,获得宽限期,表达自己良好的还款意愿,约定一个时间,并要求停止爆通讯录。3、报警处理。4、投诉举报:可以选择向工商局进行举报。许多人是阅历了电话轰炸、爆通讯录、申述要挟、P图短信恐吓等等手法的糟蹋,又由于网络科技横行,所以许多倍暴力催收的网友也很无法。网贷暴力催收行为已经成为网贷渠道最惯用的手法,尽管相关组织一向在监管整理,可是收效甚微。千万要摆正自己的情绪,表达出自己想还款的志愿,仅仅暂时手头的确没有钱,期望得到洽谈。当然了,绝大部分的网友都不会赞同洽谈的要求,这时候就必须尽可能留存对方暴力催收的依据。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够证明对方是谁,做了哪些工作,这样的申述成功率能够高一些。一些暴力催收的手法和应对方法,可是现在的状况是:网贷渠道签约信联建立信息同享组织,网贷逾期人遭受的暴力催收却没有一点点减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八条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