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信系统未收录个人信息怎么办

前往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查询一次个人征信报告,即可注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账号在早期有些地区没有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所以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大厅中有打印个人征信报告的机子。

用户不要将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弄混了,即使用户在中国银行的自助打印个人征信报告机中打印了个人征信报告,在注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账户时,也会提示“目前系统未收录您的个人信息,无法进行注册”。

用户必须前往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查询一次个人征信报告,才可以注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账号。当用户在商业银行打印个人报告时,是不需要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的。

而用户在中国人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是需要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的。当用户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后,用户的个人信息就会录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示“目前系统未收录您的个人信息,无法进行注册”,不一定代表用户是白户。

二、征信中心尚未收录您的个人信息怎么办

去央行征信中心网站查征信,在注册账号时会注册失败,提示个人信息未收录,并不代表查询人是白户,很大原因是从没有办理过任何金融业务,比如连张银行卡都没有,在网上是不能查征信的。需要带上有效身份证件,去当地央行征信分中心网点填写征信查询申请表拉一次征信,等个人信息被收录了才能在网上征信。

拓展资料:

征信记录了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个人未来的经济活动,这些行为体现于个人信用报告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信用记录”。直到2012年以前,中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一项法律法规为征信业务活动提供直接依据。国务院法制办曾经在2009年10月全文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就征信管理条例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征信活动的产生源于信用交易的产生和发展。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包括货币借贷和商品赊销等形式,如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授信者(债权人)相信受信者(债务人)具有偿还能力,而同意受信者所作的未来偿还的承诺。

但当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信用交易的范围日益广泛时,特别是当信用交易扩散至全国、全球时,信用交易的一方想要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就会极为困难。此时,了解市场交易主体的资信就成为一种需求,征信活动也应运而生。可见,征信实际上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是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

征信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词汇,《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随着现代征信系统的发展,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有了除居民身份证外又一个“经济身份证”,也就是个人信用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成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经为全国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这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和个人从事经济金融活动的信用状况将被记录到“经济身份证”上,成为与本企业(本人)永远相伴的档案。如果逾期还贷或有其他违反合同的规定,那么“经济身份证”将被抹上灰色的一笔,今后向银行申请贷款就可能面临更加谨慎和挑剔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