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会收到没有贷过款的催收短信? 我没有贷款网贷,却收到催收短信
这种情况可能是你朋友贷款留了你的休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遇到诈骗了。
二、没有借钱却收到催款短信怎么办?
有可能是信息被盗用了,明确自己没有贷款以后,但是真的已经欠贷款一定的金额时,需要报警,解决债务纠纷。
不在一些小网站或者不知名网站注册时谨慎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一些小网站由于安全措施不强,容易被黑客所攻击,从而导致网站注册用户的信息泄露,同时这些小网站对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将用户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
您在别的地方有借款,第三方催收为了联系到您,假借其他渠道发来的催收短信。有朋友之前就因为这个原因收到过类似的信息。
这种情况要不然就是骗人短信。要不然就是有人利用你的名义网贷了。要是不放心就报警,让警察给你查一查。
定期对手机和电脑进行木马病毒的查杀。手机和电脑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感染木马病毒,这些木马会将手机或者电脑中的信息发送到编写者指定的位置,因此我们需要定期使用安全工具对手机和电脑并行病毒查杀。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不打开危险链接,不浏览非法网站。
三、没有贷款朋友莫名其妙收到关于我的催款电话?
没有贷款,朋友圈莫名其妙收到关于你的催款电话。说明你的个人信息有可能被透露。有个人。有人拿着你的身份证复印件到银行去办理过贷款业务。建议你好好调查一下,是否真的有。借用或盗用你个人信息办理贷款的事宜。以免影响个人征信。
四、天天收到网贷催收电话但是我没网贷
没有网贷,却被催收,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个例了。
正常情况下,网贷平台是不会对没有逾期的用户进行催收的,若是出现了,就只有两种解释了------弄错了或是诈骗。
一、弄错
(1)马马虎虎的催收员,在工作时输错电话号码,这就是单纯的弄错了。
解决办法:这种情况,催收员发现之后,就会立马停止催收。因为他们的工资是跟他收回的资金成正比的,所以他不会在你身上浪费时间。如果影响到了你的生活,建议投诉他。
(2)是自己通讯录好友存在逾期现象,结果借款人的通讯录被爆,殃及到了你。
解决办法:直接投诉吧,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诈骗
这种情况就没啥疑问了。有的骗子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渠道获取客户的信息,或者是已经在其他网贷平台有过贷款的用户资料。然后开始群发消息,告知逾期,可以私下还款,群发上千条,有一两个单子,就赚大了。
解决办法:就算是在平台内逾期了,还款也是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还款,不要转个人账户。一定要记牢以免被骗。
互联网金融时代,虽然贷款很方便,一定要理性消费,理性借贷,理性借贷。注意按时还款,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如果对自己的网贷数据有担心的朋友可以在微信里的首页搜索:米米数据。自行查询网贷数据报告,该数据平台对接了2000多家网贷数据库,数据查询的较为准确。无论是网贷申请记录,网贷数据报告,网黑指数分,命中风险提示,逾期信息,起诉或者仲裁案件等数据都能够一一显示出来。
相比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个人信用记录的氛围更加广泛,出具的机构也更加多元,像米米数据、芝麻信用分、腾讯信用分、百行征信等,都属于个人信用记录的一部分,整体而言更类似于网上说的大数据征信,是传统个人征信报告的有益补充。
目前,国家正在构建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信用大网”,联通社会,信息共享,无论是征信报告还是个人信用记录,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对每个人来说,信用才是最大的资产与财富。
五、为什么没有贷款也会收到催收短信?
没有贷过款而收到催收短信的可能原因:
1. 你的手机号码被之前使用过的人绑定了银行卡或第三方平台,对方有借贷,催收短信发送到了绑定的手机号上。
2. 在别的地方有借款,第三方催收为了联系到你,假借其他渠道发来的催收短信。
3. 个人信息被泄露,有人用你的名义借了款,借款后逾期未还。
扩展资料:
如遭遇个人信息的泄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1、如遭遇信息泄露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2、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
3、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也专职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若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可以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