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过桥是什么意思?
一、贷款过桥的含义
过桥贷款其实就是在企业的贷款到期之后没法偿还,然后向担保公司借一笔钱过渡一下,等银行重新把贷款审批下来,再用于还担保公司的钱,从而避免企业贷款出现逾期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欠款到期了,银行在屁股后面追着你,这时候遇到了一条河(逾期危险),如果你没法成功渡过这条河,那就会掉进湍急的河水里面去(逾期出现违约金、影响信用),这时候你就得找一座桥到河对岸去,这样才能上岸,要不然就会掉进河里面去,但是想过桥没那么容易,毕竟人家建造这座桥是有成本的,所以你得交一定的过桥费,就像我们开车过桥也要收费一样,只要能成功渡河,那就可以暂时有一段时间的安全。
二、下面我们简单来普及一下过桥贷款的一些细节。
1、过桥贷款参与主体
过桥贷款一般有三个参与主体,一个是企业或者个人,这是借款的主体;
第2个是银行或者其他信贷机构,但目前真正愿意做过桥贷款的,基本上主要针对银行贷款,其他民间借贷很多公司不愿意做;
第3个是过桥资金出资方,过桥贷款就要有一个过桥资金,这个过桥资金可以是一些担保公司,也可以是一些普通的企业,关键只要大家要能找到这个钱,别人也愿意出。
2、过桥贷款的好处。
过桥贷款如果顺利,无论是对于借款人还是对银行或者担保公司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对于借款人来说,借款到期没法正常偿还,通过过桥之后可以正常偿还银行的贷款,避免出现逾期和罚息,也避免企业的流动资金受到影响。对银行来说,企业通过过桥贷款避免出现逾期,从而也可以减少银行的坏账;而对于担保公司来说,他们做过桥贷款也可以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银行过桥业务违法吗?如何判断?
银行过桥业务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
过桥业务这个说法,是在“贷款人在银行贷款到期后无法还清”的前提下产生的,在经济下行时期,一些闲钱很多的人(或公司、团体)发现了这个情况,便设想了这种“我替你还款,贷出来之后立即还给我”这种“桥梁式过渡业务”。
也就是说,提供“过桥资金”业务,是银行之外的有钱人制造出来的。
过桥业务违法吗?
泛泛而言,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从事这种业务是不违法的。
但前提是,你不能有任何违反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如利率限额(超36%不受法律保护),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涉及违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甚至在遇到意外“桥断了”(本以为银行贷款归还后很快能在此贷出,但,银行收贷后“断贷”,不再放款了),你是否涉及“暴力催收”。
从过桥业务的实际操作来看,本质也就是相当于“你借点钱给我用些天,等我过几天来钱了就还你”,这种普通的民间借贷。只不过有区别的是,借贷的钱用途是很特别而已。
如何判断过桥业务是否违法?
目前来说,很难“事先判断”。因为 “不受法律保护” “违法”
我们说,“年利率超过36%”的借贷不受法律保护,并不是指“你参与了借贷给钱的人就违法了”——这有本质的区别。
“不受法律保护”的风险在于“一旦产生纠纷去打官司,法院可以不受理”或者说“对超过36%的部分不认可”。并不是说:“所有收过利率超过36%的放款人一定回去坐牢”。
——否则,要真是“触及了就会犯法”,那意味着“你找朋友借了10万元,突然一年爆赚100万,给他20万回报”朋友接收了你的20万一定得坐牢,这不很扯么?
所以,站在法律的角度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当下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有如下意思表达“民间借贷利率超过36%,放款人当处3个月以上监禁”, 也就是说,过桥业务实质是一种民间借贷,只要双方没有实际违法的行为发生,那么是很难判定是谁、触犯了什么法律的。
过桥业务其实质也是借贷的法律关系,法律锦囊认为过桥业务是否违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参考:
① 利率 。过桥业务的贷款利率若是超过了年华36%,其行为就是违法的,民法典已经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行为。若是利率超过年华36%,超过的部分无效,并需返还给借款人。
②放贷主体。过桥业务的放贷主体, 其一 , 是有放贷资质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小贷公司,这属于经过家批准的放贷主体,具有放贷资质, 一般问题不大。 其二 , 民间借贷,自然人放贷,也就是民间常说的“职业放贷人” 。若是此中类型,其法律风险就会比较大。参照非法放贷刑事若干问题意见, 职业放贷行为,指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
而一旦被认定为职业放贷人, 首先,民事方面 ,其其放贷行为会被认定无效。 其次,行政方面 ,构成非法经营行为,或面临行政机关的处罚与取缔。 最后,刑事方面 ,若再后高利率的行为,和一定的放款量等情形(具体可参照非法放贷刑事若干意见),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③因此,过桥业务是否违法可以从上述几点进行判断。若是涉及过桥业务,你可以着重看下对方的利率和放贷资质两方面。别一不小心被套路,被骗之类。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法律森林”,用法律之矛,为权利而斗争!
银行自己本身没有过桥业务一说,如果银行短期需要自己会做同业拆借。
一般认为的银行过桥是指在银行贷款快到期的客户,资金比较紧张,还的起利息还不了本金,银行不想出现不良,客户不想出现逾期。
贷款到期前客户再申请下一笔贷款,从外部借来的资金用于偿还上一笔贷款的本金,再用下一笔贷款来还外部拆借的过桥资金。
这个业务其实就是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业务。过桥的资方要重点关注,借款人有没有拿到下一笔贷款的批复、诉讼、查封,还有就是要控制好借款人的证件手续,保证下一笔贷款顺利指定还给过桥资方。
在经纪下行周期的大环境下,这类业务时有发生,风险也比较大。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成立了不少转贷基金。
在各类正式出台的文件里面,几乎见不到“过桥”这个提法,不过这个词汇的发明可谓是很贴切,很形象。下面我将从一位行业管理者的视角来分析银行“过桥”业务,与大家一起探讨其合规性。
首先,还是给出答案,然后再作具体分析。这类业务是“违法”的,约束这类行为的法就是商业银行法。
过桥,这个词汇的形象之处就在于它是搭载在两笔业务之间,期限很短,起到一个短期限、短距离连接作用的业务。就像架在山谷中间的小桥一样,没有它的存在,前后两笔业务就无法连接在一起,形成天堑障碍。
比如:某客户的一笔贷款到期无法归还,但迫于各种原因,银行又无法为其办理展期、续贷、借新还旧等业务,转而采取借用第三方身份办理一笔等额短期贷款,或者以表外业务的方式提供短期融资。待客户用这笔短期融资将前期债务还清之后,再为其重新办理一笔新业务归还“过桥”垫资,以实现业务的延续(更多时候是风险的掩盖或者缓释)。前后两笔业务之间的业务就叫“过桥”业务。
银行能为客户办理“过桥”融资,背后一定有其动机,有些是出于正当目的,当然也有一些是出于无奈的原因。但大多数时候,“过桥”的做法都有延缓风险或者套利的因素在里面。
就拿常规的“过桥”贷款来说,如果常规的展期或者无还本续贷这类业务都不能续作了,那么这样的客户基本也就没有继续提供支持的必要了。但是为了不让实质风险浮出水面,“过桥”业务就应运而生了,钱还是那么多钱,客户还是那个客户,无非就是用新业务将旧业务的期限拉长了而已。
一笔贷款是划分为“正常类”还是“不良类”,不仅仅是监管指标和报表是否好看那样简单。其背后的拨备资本计提、坏账损失准备、大额风险暴露等等一系列的负面反应都会接踵而至,银行有一句话叫做“一切都是不良惹的祸”。
银行的“过桥”业务不单指信贷业务,理财、承兑、信用证、保函等表外业务一样存在。比如理财产品因底层资产出现风险,以滚动发售新产品对接、用表内贷款临时过渡、用表内贷款承接承兑垫款等,都可以看作是“过桥”。
只要是银行办理“过桥”业务,其背景一定是不真实的。譬如,没有哪个银行会将“过桥”贷款的用途直接约定为“过桥”,其他业务也是一样。为了形式上的合规,一定会与客户虚构一个看似合理的交易背景,以规避合规风险。
客户的贷款或者融资业务的用途可以是经营周转、消费或者固定资产投资,但不可能直接描述为“过桥”来掩盖风险,这样的话,岂不成了和尚头上的虱子?比如,商业银行法就规定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贷款,既然要指定用途,哪怕硬编,也要编一个像样的。
既然是过桥,其期限一定会很短,这是它的最大特征。比如,一笔大额贷款用了几天就还了。
除此之外,“过桥”前后一定会有一笔金额大致匹配的业务,在“过桥”业务发生之后,旧业务结清,新业务随之落地。
最重要的一点,新业务的融资款与合同约定用途肯定不符。新业务的融资款只会经过几番周折后用于归还“过桥”垫款。
综合以上情况加以总结:银行办理“过桥”业务,要么“过桥”业务本身会“违法”,要么过桥之后的新业务会“违法”。无论掩饰得多完美,总会有“露馅”的时候。
金融监管从业者,良心做事,用心行文,如有帮助,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过桥贷款是一笔期限相对短的贷款,连接两笔期限相对长的贷款,就像是一座过渡的桥一样,所以被称为过桥贷款。 过桥贷款主要用于资金临时周转,起到过渡性的作用。
过桥贷款处于灰色地带,在银行内部却非常常见,并且被银行的高层默许。之前有媒体报道过关于银行过桥业务的风险事件,涉案金额动辄达到数亿元,最近这几年过桥业务逐渐被公众关注。
过桥产品最大的风险是,过桥后不再续贷(收贷)。合同到期后,如果借款人在还款期间没有按时还款出现逾期,惯性逾期或者故意拖息,征信上有明显增加大额负债,公司经营者的业务呈直线下滑,这类客户群体很难再续签。
一般在这个时候,银行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借款人还款或者欺借款人在市场上自己物色第三方公司过桥,然后再放款。对于征信瑕疵或者高负债的客户,还进去之后就直接收贷了,客户经理给的回复或者是:分行不批或者是借款人人资信减级等。
选择银行融资方案,尽量选择期限长,先息后本最好3-5年不过桥。资金使用率高的同时又安全稳健。
个人做资金过桥是属于民间借贷的行为之一,个人资金过桥是否违法,主要看利息支付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过桥贷款是一种合法的贷款方式,贷款期限短利率高,可以满足一些企业短期内的融资需求,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过桥业务属于非法经营范畴,经常性向不特定人群借贷资金,已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类似职业放贷人
好多企业,都因为过桥,搞破产,国家政策好,但是到下面执行,真难。
过桥业务2年内超过10个人,非朋友之间的的过桥只要收了利息超过36%就涉嫌犯罪。
银行贷款过桥什么意思?
银行贷款过桥,是指很多企业从银行贷款到期之后,没法正常偿还,所以只好到外面垫资人或机构找一些资金,把原来的贷款归还进去,然后等贷款机构重新审批,把钱贷出来再用于偿还外面垫资机构的钱,从而起到延长贷款还款期限的目的。
你好,过桥贷款都有共性的背景,那就是企业暂时还不起银行这笔到期的贷款。
我们要知道,企业与银行的贷款都是有期限的,到期还不上的时候,过桥贷款就会产生了。
一、到底什么是过桥贷款?用案例给你做个解释
A企业,在2019年6月1日,向建设银行借贷了1000万,期限就是1年。到了2020年5月31日,这笔贷款到期,可是A企业经营的应收款,由于客户拖欠,没有足够的资金归还银行,A企业还怎么办呢?一般会出现3种可能性:
1、建设银行直接强行收贷,A企业面临破产的命运,最终银行也是多了一笔不良贷款,可以说,这种结局就是双输的。如果A企业只是应收款问题,还有希望,一般银行不会这么做的。
2、建设银行再发一笔新的贷款给A企业,用来还清这笔旧的贷款,这种也叫借新还旧。不过如果这么做的话,按照人行规定,就会被列为关注类。对银行来说会影响到可贷款的资金量,对于A企业来说,其他银行看到这个企业被列为关注类会引起连锁反应。可见,这种情况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去使用的。
3、使用过桥贷款。因为A企业的经营能力还是正常的,无非只是应收款出现问题而已,只要过半年还上这笔贷款是很轻松的。那么A企业就要找另外一家更牛逼的公司B,向B借款1000万先归还银行,然后银行继续放贷1000万给A企业,然后A企业把这笔款项使用天数的利息还给B企业,这就是过桥资金。
可见,使用过桥贷款,对于银行来说,还是属于正常放贷,A企业避免了倒闭或风险分类的下调,对于B企业同样是赚到了一笔利息,可以说达到了三赢的局面。
二、使用过桥贷款的方式,也是存在风险的
如果银行突然反悔了,收回贷款后,不再续贷给A企业,这样的话,估计后续A企业与B企业就会有一连串的纠纷产生。
或者A企业本身也会存在经营风险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外包装形象良好而已,后面银行继续续贷给A企业后,A企业知道还款无望,直接携款逃跑,最终银行和B企业都要面临巨大的损失。
当然,B企业也有可能是属于高利贷,甚至就是套路贷,而A企业陷入这种困境中,本来好好的企业,可能就会直接被冷死了。
总之,过桥贷款的确是企业在银行还款到期时一种很好的方式,不过这里面会涉及到三角关系,如果其中一方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各种连锁反应的风险。
欢迎关注“ 财经 百家讲堂”,更多精彩内容给你呈现,谢谢。
呃,这个涉及到以前....
所谓过桥,就是中介融资贷款。
简单说,A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在B银行的一笔较大金额贷款暂时无法偿还,因贷款逾期会导致A企业在人行征信出现问题,此后企业信誉下降,利息增加也会引发财务成本上涨,所以需解决贷款问题。
以前,银行可以用借新还旧方式,但银行贷款管理正规化之后,企业借新贷款还旧贷款方式会显著影响新贷款审批,毕竟企业拿资金还贷款能说明资金充裕。
谁能借一大笔钱给A企业呢?
最初是地方政府出面,与B银行约定用财政款项、地方信用社、其他企业筹集资金方式来帮A企业还款。
后期,金融管理逐步正规化,这些方式就不能再使用,一些中介机构如担保公司、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应运而生。
这些第三方公司会寻求B银行出具承诺,约定自己贷款给A企业,资金必须专项归还B银行。之后若干时间内,B银行须再次贷款规定金额给A企业,所涉及资金也必须专项归还给自己。
这个过程就叫过桥。第三方机构赚的则是中间这个时间差。
民间借贷中的“过桥”是什么意思?哪位高手给举个例子详细说说,万分感谢!
“过桥”,就是“搭桥”的意思,是一种短期的资金安排短期贷款,以达到向长期资金安排过渡的目的,具体的“过桥”可以有过桥贷款和过桥资金两种解释。
过桥资金完全是企业的一种短期融资行为,过桥资金的来源可能是金融机构,也可能是其它企业。比如企业要收购一个企业、或者要投资一个项目,或者要引入一笔资本,为了达到要求或者满足一些条件,向金融机构或者其它企业短期融资。
过桥资金的期限一般不会超过1年,只是为了实现与长期资金相对接而进行的短期融资或者借款。借款过桥资金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笔过桥资金,达到一定的条件以与长期资金实现对接,然后以长期资金替代过桥资金,过桥资金退出。
举例:A企业2017年6月1日,在建行贷款了1000万元,期限一年,一年后2018年5月31日,该笔贷款到期。这时候A企业经营出了点问题(比如应收款没有及时回收),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归还给银行。
A去找到一家有资金的企业B,让他打款1000万元,归还银行;然后银行重新续贷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给A企业,A再把这笔款项及使用天数的利息归还给B企业。这就叫过桥贷款。过桥对于银行来说,贷款仍为正常类,对于A来说避免倒闭或者风险分类下调,对于B来说赚到一笔不菲的利息,三者互赢。
扩展资料:
过桥贷款又称搭桥贷款,是指金融机构A拿到贷款项目之后,本身由于暂时缺乏资金没有能力运作,于是找金融机构B商量,让它帮忙发放资金,等A金融机构资金到位后,B则退出。这笔贷款对于B来说,就是所谓的过桥贷款。
在我们国家,扮演金融机构A角色的主要是国开行/进出口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扮演金融机构B角色的主要是商业银行。过桥贷款是使购买时机直接资本化的一种有效工具,回收速度快是过桥贷款的最大优点。过桥贷款的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一年,利率相对较高,以一些抵押品诸如房地产或存货来作抵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过桥贷款
办理银行贷款可以延迟几天
贷款延期,最长期限不超过原贷款合同期限。所以如果银行同意,最长可以延期1年。
贷款人在贷款期间发生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致使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且符合展期规定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提前30个工作日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
贷款展期不得低于原贷款条件: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最长不得超过3年。
扩展资料:
一般程序上,企业在银行贷款到期时需先还清贷款,然后再重新申请并等待贷款审批到账。由于贷款到期时资金周转困难,小微企业不得不引入民间借贷等高成本过桥资金先偿还银行贷款,再继续向银行申请贷款。
一旦续贷不成功,借助高成本资金“倒贷”的小微企业就可能背上高利贷,导致经营状况恶化甚至倒闭。
小微企业续贷业务中,有些需要政府部门、担保企业、评估机构等多方达成一致才能执行,部分手续办理繁琐,造成银行对续贷业务发展意愿不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贷款到期再申请有难度,银行意愿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