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手机一直收假催收人的恶意信息,我虽然有网贷,但没有逾期,请问我怎么处理?
拿到对方的详细信息,核实对方是否合法正规
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要回电话号码:
在不确定对方是否真的收债人的情况下,您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姓名、公司名称、地址和电话号码,您可以通过回拨号码或者拨打对方公司号码,验证以上信息,如果对方公司并没有这个人,或者这是一个无法正常使用的电话号码,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骗局。
与原债权人联系:
如果您怀疑您在和一个骗子打交道,联系收债人声称为其工作的债权人,找出谁被指派来收债。
在还款之前,要确保您已经得到有关债务的信息:
在您支付任何款项之前,确保您已经得到有关债务的信息或收到有关债务的书面通知,最好是能获得有债权方签字或盖章的还款协议。
检查您的征信报告:
您可以在人行查询征信报告,核对下债权方信息。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逾期记录都会在个人征信报告中有显示,因为有些网贷等平台,并不会向人行提供债务信息。如果债务不在您的信用报告上,那并不一定意味着债务是无效的。
了解您的权利:
国家对债务催收方式方法有严格的规定,例如谎报债务、谎称自己是律师,或在追债时使用淫秽、威胁或亵渎的语言等暴力手段。关于这点,您可以在我以往的文章中查看。
网页链接
二、单位查出假征信会怎样处理
法律分析:如果查出来是假的,对自己不利。征信报告造假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会列入黑名单,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征信意思是依法采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
法律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十七条 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
第十八条 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但是,法律规定可以不经同意查询的除外。征信机构不得违反前款规定提供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
三、收到人行征信中心的短信?
经常有欠款人用户表示收到了来自征信机构的催收短信,怀疑自己已经被征信机构催收了。最近就有用户咨询希财君,说手机收到征信通知的短信是真的吗?那么下面就来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这个问题,希望看完之后能够觉得有帮助。
手机收到征信通知的短信是真的吗?
手机收到征信通知的短信不是真的,因为征信机构是不会主动给用户发送信息的。以人行征信为例,在官网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以短信、电话、邮件等任何形式通知信息个体,或者告知上黑名单的情况。
同样的,作为民间机构的百行征信也是不会这样做的,毕竟征信机构的作用是记录信息,而不是去负责平台的催收任务,所以类似的短信是假的,用户需要仔细进行分辨,不要弄错了。
当然了,有些平台或者第三方催收机构,为了给欠款人用户施加心理压力,让对方觉得上征信了,所以会以征信机构的名义给用户发送短信,以此来达到催收的预期效果,虽然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欠款人用户还是应该主动进行解决,不要一直拖欠不处理。
以上就是希财君关于“手机收到征信通知的短信是真的吗”的回答。总的来说,这种情况是假的,是催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而已。正常情况下,征信机构是不会主动联系信息个体的,更加不会对个体进行催收。
四、征信信息错误如何处理?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出错的原因最可能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在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个人提供了不正确的信息给银行;二是别人利用各种违规手段,盗用名义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三是在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时,柜台工作人员可能因疏忽而将信息录入错误;四是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技术性错误。
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这位负责人说,可通过三种渠道反映出错信息,要求核查、处理:一是由本人或委托他人向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反映;二是直接向征信中心反映;三是可以委托直接涉及出错信息的商业银行经办机构反映。
如果对最终处理结果有争议,其本人可以向征信中心申请在信用报告中加入个人声明。如果认为征信中心提供错误信息损害了个人利益,而且向征信中心反映后仍不能得到满意解决,还可以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反映,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这位负责人强调说,个人信用报告可能会出现错误,在错误更正前,可能会给个人带来暂时的不便,但一经修改后,错误信息将不再反映到个人信用报告中,因而也就不会影响个人一生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