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起诉网贷平台暴力催收?具体流程如下!

;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很多经济纠纷,其中互联网贷款行业中,曾经有市民把网贷公司告上法庭并且成功的示例,大家如果遇到了网贷机构不合理的行为,可以选择起诉到法院,具体流程如下:

1、做好起诉准备

      必须尽快收集并整理好相关的证据,比如借条、欠条、收据、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这些可以证明双方的借贷关系。

      另外还有银行流水明细、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都可以作为凭证递交给律师。

2、确定管辖,法院立案

      网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除非合同中有特殊约定,一般都是由原告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携带起诉书、原、被告身份证复印件、证据的复印件(借款凭证及银行流水)、诉讼保全申请、担保书或保函等去法院立案。

3、审理阶段

      尽力协助法院向被告进行送达传票、起诉状,如果对方下落不明的情况下,就需要公告送达,如果是公告送达的,很多时候法官会要求对借款凭证上的签字及指纹进行司法鉴定,以确保是由债务人所写。

4、强制执行

      对于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下达后,需要等待上诉期,履行期,这些期限经过后,法律才生效,这时需要申请强制执行,由执行法院对被告进行强制执行。

暴力催收怎么举报最有效

暴力催收最有效举报方法是报警。

可以提供相关证据直接报警。如果涉及严重的暴力催收情况,建议保留相关证据,直接到当地的公安局申请立案处理。此外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催收公司当地的金融办、银保监会进行投诉也是比较有效的。

虽然目前暴力催收的情况有好转,但是仍旧有违规的催收公司进行暴力催收,因此积极投诉、举报才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好做法。

暴力催收危害:

首先,当借款人网贷逾期后,部分催收人员在催收过程中,除过使用威胁、恐吓的方式外,而还会轰炸通讯录,然而当借款人被轰炸通讯录后,意味着亲戚朋友都会受到骚扰与负面影响,甚至催收者会对借款人的亲戚朋友进行谩骂、恐吓等。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亲戚朋友会对贷款逾期的借款人产生抱怨,最终两者之间会出现隔阂与矛盾,而当催收人员继续频繁骚扰借款人身边的人时,甚至会造成矛盾加深的现象。

遇到暴力催收怎么办

收集证据,在遭受暴力催收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收集证据,这样才可以举报对方。在收集好证据以后,就可以举报暴力催收贷款平台。举报的途径有:1、当地的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或工商管理部门;2、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3、聚投诉等网络举报平台;4、在遇到人身威胁的情况下,直接拨打110向警方求助。

贷款平台暴力催收怎么举报

遭遇网贷暴力催收后,借款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求助:

1、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借款人可以在微信上关注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公众号,在上面点击联系我们,然后再点击我要举报。

2、银监局:借款人可以打各地银监局电话进行投诉,每一个地区的银监局联系方式不一样,不过网上都可以查到的。

3、聚投诉:借款人可以在微信上关注聚投诉微信公众号,对侵犯自己权益的网贷进行投诉。

4、工商部门:借款人可以在全国互联网官方网站投诉。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关注全国互联网平台进行投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零九条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是,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的,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设定抵押,抵押权人放弃该抵押权、抵押权顺位或者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抵押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是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第四百一十条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协议。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第四百一十一条依据本法第三百九十六条规定设定抵押的,抵押财产自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确定:

(一)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权未实现;

(二)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解散;

欠钱被暴力催收怎么寻求平台帮助(如何告暴力催收)

(三)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四)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暴力催收怎么投诉

1、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平台负责收集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并转发有关管理部门。相关管理部门收到转发的举报信息后,按照其原有规定或专项整治要求办理。

2、各地银监局中国银监会官网有各地银监局举报电话及联系方式,关于网贷类的,可以到这里举报。

3、工商部门投诉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

在网贷暴力催收的过程中,对方使用语言、动作恐吓。对于犯罪情节比较轻的,会被处10日以下拘留。对于犯罪情节比较严重的,犯罪人会被判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在网贷暴力催收的过程中,对方采用了绑架的手段。对于情节不是很严重的,犯罪人会被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情节严重的,犯罪人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伤害的量刑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犯罪情节确定,轻则处以拘役、管制,重则可能会被判死刑。《刑法》二百三十四条的故意伤害罪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资料

高利贷不还的真实后果有哪些

1、家徒四壁。见过不少借高利贷的年轻人,为了偿还高利贷的债务,通常需要举全家之力偿还。那些贷款金额小的,还能及时止损,那些贷款金额大的,有些父母即使变卖掉房产,也不一定能偿还完。

2.跑路。第一次借高利贷的时候可能是想赌一把,觉得还能东山再起,但不少人借第二笔第三笔的时候,就会对贷款的数字变得麻木,一些人心里压根就没想着要还,还不起的结果是跑路,但不幸的,最后可能受累的还是家人。

3、被疯狂催收。做高利贷这门生意的人,也不是善茬。你敢欠钱不还,他就敢暴力催收,短信、电话、派人24小时贴身跟随,甚至暴力殴打借款人,这些在不同的社会新闻里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被催收威胁去哪里投诉

被催收威胁主要有以下几种投诉途径:一、联系贷款的公司处理。如果遭遇催收威胁,其实可以将这一情况截图、录音、拍摄下来,联系贷款的公司,要求协商;二、通过“聚投诉”进行投诉。“聚投诉”是中央网信办批准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公众账号,也是一个公益性消费投诉平台。三、向公安机关报警。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恶意催收可以向哪里举报

遭遇暴力催收,可以提供相关证据直接报警。此外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催收公司当地的金融办、银保监会进行投诉也是可以的。虽然目前暴力催收的情况有好转,但是仍旧有违规的催收公司进行暴力催收,因此积极投诉、举报才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最好做法。

欠款恶意拖欠该怎么处理

欠款纠纷产生后的解决方式很多,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只要运用及时和恰当,就会收互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一些债权人常常为了不伤和气,协商阶段的时间拖得太长,从而坐失了很多收回欠款的良机。

申请支付令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方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债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内没有清偿债务,或没有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见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收回欠款的最大好处就是时间短、见效快。当然若债务方在法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了书面异议,则必须通过诉讼程序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