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怎么办理

免费领取国考资料

1、需要申请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的人,需要到乡镇扶贫部门哪里去领取借款的推荐表。

2、借款人需要拿身份证和借款推荐表,去到当地农村信用社提交申请。

3、在农村信用社接到了贷款申请之后,将会对申请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且核查出申请人的可贷款额度,给申请人发放贷款证明。

4、之后贷款申请人再拿身份证和贷款证明,去当地农村信用社办理贷款。

5、农村信用社核查完申请人的贷款资料后,申请人在农村信用社签订贷款合同。

6、在以上所有的手续完成之后,农村信用社才开始放款,收到资金之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还款就可以了。

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怎么办理

二、扶贫贷款需要什么条件怎么办理

扶贫贷款由当地扶贫办管理,具体情况需向扶贫办咨询。

一般政策性贷款申请需要的材料:

①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② 户口册原件及复印件;

③ 填写一张贷款申请表;

④ 提供抵押物(抵押物可以是农作物,土地使用权,林权证等);

⑤ 前往担保公司签订《担保与反担保合同》;

⑥ 同贷款发放银行签订《借款合同》;

⑦ 提交一张发放贷款银行的银卡卡号即可。

三、扶贫贷款的办理流程是怎样的?

1、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人(年龄在18-60周岁)向镇政府提交贷款申请资料(包括户口本、身份证、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已婚的需提供夫妻双方资料),镇政府审核通过后报县政府扶贫主管部门。

2、政府扶贫主管部门对贷款申请人材料及资格进行审核,向符合规定的客户出具审查审批意见书,推荐给银行临。

3、贷款调查。银行按照制度要求对贷款开展批量调查。

4、银行贷款审查审批。

5、 合同签署及贷款发放。(对审批通过的贷款,借款人夫妻双方携带身份证件到邮储银行临泽县支行签署合同发放贷款)。

河北省扶贫过桥贷款(河北省扶贫网站)

扩展资料:

扶贫贷款存在的问题

1、扶贫贷款与商业化经营两种属性的矛盾

扶贫贷款是政治任务与经济工作的结合载体,它是国家为了促进和保持国内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本地优势产业而实施的一项扶贫发展计划。

说它是一项经济工作是因为它有别于其他的财政无偿拨款和无偿投人,实行以借贷有偿和付息对价的原则,是一种信贷行为和经济杠杆,具有政策倾向性、优惠扶持性的特点。

而商业性经营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获取商业回报为目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遵循的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当前扶贫贷款在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过程中,欲使熊掌与鱼翅二者得兼,必然顾此失彼,从而导致扶贫贷款的商业化运作矛盾迭出。

2、承货主体能力弱化与信货主体控制风险的刚性约束的矛盾

扶贫贷款承贷主体的选择是扶贫贷款投放的重要“门槛”,加强对扶贫贷款准人条件的严格要求,主要是为了防范贷款项目的风险。

作为政府部门更希望贷款投向于生产困难的企业和急需解决贫困的农户。而作为贷款主体的银行首先选择贷款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和个人。

3、三农的低效性与货款追求高效的矛盾

农业本身的自然特点就具有较大的风险,更何况贫困地区农业对自然的高程度依赖及农民对现有农业技术掌握程度的限制,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难以达到增收的目的,即使部分农产品的产量取得丰收,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就决定了当前贫困地区三农的低效性。同时,在贫困地区依托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由于产品深加工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市场销路不够看好,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效益难以提高。

扶贫贷款的发放不仅要保证贷款本金收回来,而且要能够得到利息收人,这是贷款投放的基本要求。如果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项目效益低下,必然同贷款追求高效目标产生矛盾,同样使贷款主体对承贷主体失去信心。

4、扶贫货款风险的多重性与货款责任终身追究的矛盾

扶贫贷款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项目风险、承贷主体的信用风险和贷款的财务风险。

其一,由于扶贫贷款本身扶持的承贷主体个人及法人经济实际状况,无法为贷款提供担保,使扶贫贷款缺乏风险保障。

其二,由于贫困地区农业银行大多是贷差行,扶贫贷款所需资金绝大多数是靠向上级行借资金,资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贷款利率倒挂,形成扶贫贷款发放越多,银行亏损越大。

其三,扶贫贷款贴息补贴难以到位,从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累计亏损13922万元,其中,因贴息政策变化应补未补利差2130万元,应补未到位873万元。

由于利率倒挂和利差补贴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贫贷款的风险。扶贫贷款风险的客观性、多重性、政策性的存在,加上这种风险补偿机制的极不完备,贷款风险责任让人难以接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扶贫也要防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扶贫贷款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中国农业银行存在执行有关扶贫贷款政策不精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