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
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有五点,分别是: 工业技术装备老化;建筑景观旧;不利的经济结构;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具体介绍:
一是不利的经济结构。主要是专注于机械和重工业,并且科技含量不高,现在又没有一定的提高科技含量条件和环境。
二是基础设施差。市政设施落后,尤其是供热设施仍处于地面裸露状态,严重影响城市景观。
三是建筑景观旧。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建设主要是以低矮的平房和陈旧的工业厂房,仓库为主体,整体上建筑景观老化。
四是生态污染业多。东北地区以机械工业,电力供应为主,污染源多,每年消耗全市煤总量近1/5。
五是没有充分发挥现有铁路专用线优势及仓储用地优势,铁路交通设施带来了交通瓶颈。
扩展资料:
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现在广东是辽宁的2倍;1980年黑龙江省的GDP与东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在为其46.2%,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衰落”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措施
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
1、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2、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5、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6、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7、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8、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9、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三、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 推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培育新兴潜力型产业。 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 研究制定物流业、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文化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业发展。 (二)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通过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加快设立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继续组织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 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东北粮食生产、运输和仓储能力建设,形成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 目前,东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干旱严重,要加大抗旱救灾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全年粮食的好收成。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重点推进一批能源、交通、水利项目建设。 加快客运专线、煤运专线、沿海疏港等铁路建设。 加大对黑龙江、吉林和蒙东地区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公路投资力度。 统筹抓好干线和支线机场建设。 开工建设一批骨干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 支持发展东北高寒地区热电联产项目,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组织实施好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 出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抓紧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 (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场恢复和保护、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工程建设。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以生态为主导的林业。 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清洁燃烧,加强大气和水体污染治理,抓好以辽河、松花江为重点的河流治理。 (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做好大学生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保障待遇和水平。 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城镇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和城市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农村危房、危旧校舍改造力度。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八)深化省区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落实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加快推进东北三省与蒙东地区产业对接和合理分工。 加强跨省区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的协商协调。 (九)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继续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妥善安排职工生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着力解决融资难等问题。 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 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组织实施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抓紧编制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规划。 抓紧建设好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开展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四、东北曾经的工业有多辉煌?为何如今却不行了呢?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对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等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的统称。
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重点: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要在4个方面着力。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二是推进结构调整,下大气力改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三是鼓励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东北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东北地区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打赢全面振兴这场硬仗。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2-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五、想要在东北发展新能源汽车,振新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做出哪些方面努力?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坚持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应努力营造新的思维模式和企业文化,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组织科研力量,实现低温条件下动力电池性能的突破与提升。尽快提高市场的人才密度、资本密度和创新密度,降低运营成本,预备充足资金,为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和优越的环境,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发挥比较优势。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华东、华中以及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发展潜力巨大。东北地区应该以更高的视野做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原有的传统燃油动力汽车的基础、相关配套产业完善以及半熟练劳动力较为充沛等优势,依托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高校,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
三、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对于东北地区汽车产业而言,应围绕汽车整车制造重点发展零部件等配套中小民营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配套发展的“蚂蚁兵团”,提高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重点支持和培育零部件领域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建设,实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小民营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同步开发,加快扩能改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
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整车制造能力全国领先,工业经济产业链完整,生态体系健全,具备一定自主品牌优势,是良好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在上述方面做出努力,东北振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