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催收并且泄露个人信息,骚扰通讯录联系人可以起诉吗

可以,但是情节不严重,法院不一定受理,但是可以报警处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可上诉至法院。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扩展资料

案例:

卢女士一年前从名为“闪银”的APP中借得930元钱,后因种种原因逾期未还,而催债短信却于近日发送到了卢女士几个朋友手机上,上面各种淫秽、辱骂字眼不堪入目。

北京闪银奇异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否认该短信是其委托的第三方公司所为,并称无法查询到卢女士的借款记录。对此,律师认为,该短信内容已涉嫌违法,可追求其责任。

去年,卢女士通过一款名为“闪银”的手机信贷软件借得930元钱,因逾期迟迟未还,滞纳金已高达1300元。卢女士称因自己手机丢过一次,又忘记了闪银密码,曾联系过客服尝试还款,但由于没有得到客服回复,便不了了之。

直到最近,卢女士的四五名朋友几乎同时告知她,称收到了来自闪银外包催收方的短信和电话,而短信内容则不堪入目。“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得知我朋友电话的,这些短信还发到了我领导那里,让我特别尴尬。”

从卢女士提供的短信截图中记者看到,短信内容除了提及“让你的朋友还钱”之外,还充斥各种涉及淫秽、辱骂性质的字眼,称“她不还款,我就天天骂你”。

记者从某投诉平台中看到,针对闪银暴力催收的投诉多达几十件,均指责闪银催收方“张口就骂”、“人身攻击”、“骚扰他人”等行为。

家人隐私被催收泄露(催收公司向第三方透露个人隐私)

昨日,记者将该情况反映北京闪银奇异科技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确实收到过用户反映称遭到暴力催收,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记者表示希望可联系到相关负责人。

但昨日下午,闪银一工作人员致电称,“现在也不能证实这就是我们催收员或者催收公司发的”。对于发送暴力催收短信的手机号码,该工作人员表示“这肯定不是我们用的号”。

该工作人员称,闪银确实合作过很多催收公司,“应该都是知名的催收公司”,当记者询问是否确认的时候,该工作人员犹豫了一下,改口称“这边都是正规的公司”。

记者拨打发送暴力短信的手机号码,接电话男子称“这个电话之前是闪银的,但现在是我私人号码”。不过,在谈及是否从事闪银催收工作时,男子改口称“没听过闪银,手机号是前两天从营业厅买的,别套我的话”。随后匆匆挂断电话。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绍飞称,若情节性质严重,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那么催收方的行为已涉嫌违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即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若情节严重,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借款未还朋友遭暴力催款 “闪银”:未发辱骂短信

二、小贷催收泄露借款人信息是不是违法

贷款公司没有权利泄露借款隐私,实际上不仅是贷款公司,其他的任何单位、个人都没有权利去泄露他人的隐私。这是由于在法律之中直接规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泄露等的方式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法律分析

催收骚扰通讯录是违法的。催收者未经借款人同意拉取其通讯记录,将借款人欠款不还等内容告知其联系人。实际上侵犯了借款人的隐私权。未经允许给借款人的联系人打电话、发短息进行骚扰,也侵犯了借款人联系人的隐私权。如果催收者的电话、短息中存在侮辱、谩骂借款人或借款人联系人的内容,则同时侵犯其名誉权,也属于违法行为。催收者的上述违法行为都属于民事侵权,借款人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也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三、妻子刚去世,丈夫就被催收公司讨债,究竟是谁泄密的?

丈夫认为是招商银行将自己的信息和妻子去世的消息泄露给了收数公司,而招商银行回应称对于这位男子的控诉非常重视,并且展开了核查工作。在袁先生的妻子去世之后,袁先生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招商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那人在电话中问袁先生帮不帮去世的妻子还几千块的信用卡欠款,袁先生质疑那人的来历,那人便说自己是收数公司的。袁先生质问是不是银行将自己和家人的信息泄露给了他们,那人便赶紧挂断了电话。袁先生的妻子在去世前并没有给袁先生说过自己信用卡的事,因此袁先生也不知道对方所说的是否属实。

但对方从何处得知他妻子去世的消息以及对方如何知道他的个人信息这一点让袁先生非常愤怒和疑惑。袁先生拨打了招商银行的电话,说自己愿意偿还妻子的信用卡账单,但需要银行提供账单详情。并且袁先生表示,银行将自己和家人的信息泄露给收数公司的行为让自己感到非常危险和不适。

袁先生表示自己想要知道这家收数公司掌握了自己多少信息,给自己打电话来的人究竟是谁。然而在袁先生提出自己的诉求之后,他给银行打了6次电话询问进度,银行却不给他任何直接回复。并且收数公司的人又给袁先生打了电话,称有什么事和他谈就可以。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似乎都没有了隐私,很多机构都掌握着我们的个人信息和住址,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而银行本该是受人信任的存在,因为银行中有很多客户的个人隐私,但如果袁先生的信息真的是通过银行泄露的,那么我认为银行应该对袁先生进行道歉。如果袁先生的妻子欠了账单,应该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让袁先生偿还,而是第三方的收数公司来打电话让袁先生偿还。

四、信用逾期被第三方套取了个人信息会被其他三方平台知道吗

信用逾期个人信息被套取,会被其他第三方知道的。

一般来说,我们觉得第三方催收机构能获得的信息大多都是银行提供的,其实不然,银行除了我们放置的身份证信息以及填写的居住地址,工作地址外,基本就没有我们的其他信息。

所以第三方想要获取我们的信息,只能通过其他手段,非法手段就不说了,今天给大家说一下,一个身份证号,可以让第三方查询到多少我们的隐私信息。

医社保,通过医社保的官网进入,然后使用身份证号登录,通常如果我们没有修改密码的话,初始密码不是身份证号或者手机号,第三方通过医社保可以查询到我们的缴费单位,从而查到我们新的工作单位。

第三方平台容易泄露隐私:

不过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是自己逾期在线,所以即便是第三方公司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是在催收的时候,联系到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事实上,催收是催收,这个跟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没有任何的关系和必然性,所以当大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学会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