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催收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债权人恶意催收贷款肯定是不合法的,债权人只有在债务人不如期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才能催收债务,但是不能暴力催收债务暴力催收时,我们是可以报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因为贷款平台或机构的催债行为必须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如果涉嫌非法拘禁、殴打、恐吓等违法犯罪行为,当事人可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报警,警方肯定会及时介入,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一般来说签订贷款合同的,贷款人要按合同的要求清偿债务,如果不清偿的,债权人可以进行合法催收。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1、遭遇发短信、打电话轰炸威胁。应对之策:威胁恐吓类短信截图留证,通话内容最好录音,可攒足证据去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管理人员应该会给你回复。2、遭遇上门暴力催收。应对之策:报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六百七十一条 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第六百七十七条 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第六百七十八条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第六百七十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想咨询一下被恶意催收该怎么办?

1、如果是催收对象错的话,可以告诉对方,不要在继续催收;

2、如果是自己本身欠款逾期,平台一直催收导致恶意催收,可以收集证据,打电话报警处理;

3、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刚刚被恶意催收了怎么处理啊?

情况不明不好回答,从法律上来讲,如果对方没有法律依据,属于违法行为的话,及时报警处理即可。

家人被恶意催收怎么处理

您好:

您好!您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及声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如因此给您造成其他损失,可以主张进行赔偿

我在平安普惠贷款现在还不上了、催收人员把我照片和黄色图片贴在一起到处宣扬、他们这样合法吗

属暴力催收,是违法行为。

1、《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

八、依法调查处理

(一)对利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非法集资资金发放民间贷款,以故意伤害、非法拘禁、侮辱、恐吓、威胁、骚扰等非法手段催收民间贷款,以及套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或涉嫌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应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并将非法发放民间贷款活动的相关材料移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2、涉嫌侮辱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扩展资料:

暴力催收违法与犯罪

第一,催收主体,委托的第三方主体的合法性审查,如果是具有涉黑性质的组织机构,则具有一定的违法性。

第二,催收的手段,目前最常用的催收方式是张贴照片、向借款人亲朋好友公布其个人信息,更有甚者用发布裸照、非法拘禁等暴力方式威胁,上述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等,情节严重的,更有可能触犯《刑法》中规定的侮辱罪、非法拘禁罪等。

第三,催收结果的考虑,如果催收机构的暴力催收行为造成借款人伤害、死亡或者其他利益损失,催收机构一定要负担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而催收机构的“老板”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律师解读网贷催收博弈:本金赖不掉 投诉平台欺诈需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