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遇到过哪些奇葩客户的奇葩要求?
客户说,必须要穿黄颜色的衣服去接我,我眼神不好看不见,我只认黄衣服,别的我都不认,不按要求来合作就谈不拢,我就回去赶紧挑衣服,换妆扮,在机场像一只小黄鸭一样举着标识牌,迎接“大老板”。
这是我自己的一个很奇葩的经历,当然也听过朋友说这样的事情。
朋友几年前是卖液压的,招揽到了一位客户,本来要以正常的客户礼仪去招待他,但是这个客户不是一般的客服,人家吃饭不吃大鱼大肉,不碰荤腥,只吃凉菜喝白开水,连饮料都不喝,不抽烟也不喝酒。饭后娱乐活动也一概推辞,说是自己没有这方面爱好,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得先回家了。
后来更了解到该客户及其疼爱老婆,晚上11点前必回家吃饭,对老婆大人更是言听计从、唯唯诺诺,从没例外。酒吧ktv洗浴中心等风花雪月的地方更是一概不碰,商场遇到这种客户简直就是一个四季豆油盐不进。一时间我朋友也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这个客户究竟该如何招揽。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这种很奇葩的客户,总得找到这种客户的突破口。毕竟生意嘛,就要慢慢来,不能急,得迎合客户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实力,这样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合作。
人生没有容易的事情,如果遇见这种奇葩的客户,也不要太过于抱怨了,多想想对策,办法总是有的,毕竟他日后为自己和公司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怎么能轻言放弃。
二、上海一女子KTV消费12万后不认账,成本仅4万,酒水这么暴利吗?
其实是要看情况的,有的确实狠赚钱,但有的也只是赚个中间差价!做过酒水生意的就知道了,压货的钱有多厉害!所以,现在做什么很透明,都是要有渠道的!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白酒行业已不仅仅是在卖酒,更多的是在卖营销。
有良心的酒厂还是在好好做良心酒,比如:汾酒、西风酒、古井贡酒、习酒、北大荒酒等,他们的酒和八十年代价格比也就涨了十倍,而茅台就不同了,现在的价格已是八十年代的的二百倍,抢钱啊!我们的纯粮食酒也还只卖几十元一斤,无任何添加,纯传统工艺,其实包装不要太奢华,喝的是酒,奢华包装纯属浪费。
两个基本标准可以判断: 第一个标准是真酒,纯粮食酒,没有酒精酒。 第二个标准是高性价比。就是零售价在出厂价的100%以内,越低于100%,性价比越高。最高性价比在50%,属于保本低利。
进圈以后就明白了,厂家压货,渠道费用,业务费用,搞来搞去除了团购能挣钱,其它都给厂家和业务员打工了。不是这个行业的尽量别干,除非有资源。
一是代理商周边没其它区域代理商。这样价格稳的住。二是,在该区域的零售价格15的酒没有强势品牌,品牌集中度不高。代理商可以按此价格操作。扯窖藏成本的基本都是没了解不懂行的。
黄酒也是酒吧,自己去看,人家也写的十年二十年,十年才卖二十块,二十年也就一百块。怎么你茅台是金库藏的,出仓还带金子啊。
白酒这种文化代表类产品与社交类成本的成本不能简单的计算,因为:
1、白酒的社交属性决定了产品的最大成本在于品牌成本,而白酒的品牌投资是长期与巨大的,很多属于前置性投入,风险很大;
2、生产领域牵涉到原材料的种植与采购,其实还有很多二次加工的问题,时间成本、存储成本与采购期货风险也很大;
3、白酒属于耗粮很高的产业(这里主要指固态白酒),白酒的高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部分,有处于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目的,并且白酒这种风险性消费品,高税收也是限制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出发点。
4、白酒受到食品安全与国家政策舆论多重影响,消费环境较为脆弱,高利润是为了规避这种高风险。……
综上简述:白酒的高毛利是建立在高风险之上的避险措施,不存在基于原材料的所谓高毛利,至于赚不赚钱,其实这是企业经营的问题,与产品高毛利没有直接关系。
还有自己酿酒说成本的,工业化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您是没读过书还是怎么的,这点道理都不懂。手工和机器成本都差十几倍,零售价更多,茅台是手工吗?也不知道那些卖酒的、产酒的脑子在想些啥,财报明明在那里摆着,最科学的数据摆明了茅台的成本是多少,还要去根据自己那点想当然的经验判断酱酒的成本没那么低,还要去争辩。
生产规模大,成本摊销下来就会很低,品牌大,溢价就高,市场需求大,利润就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那些小作坊,没啥品牌,销路不是很畅,肯定相应成本会高些,就别跟茅台这类大酒厂商比了,人家是占了品牌和市场规模两大核心优势,何况口感也达不到人家的水准,就别把成本夸上天,没市场还要把价格卖的那么贵,老老实实卖个几十块钱有点利润赚就可以了,百姓们又不是傻子。
说实话普通人对酒是分辨不出来的,很多人喝酒是喝一个面子和品牌,说实话就是喝一个格调。
我在家也经常被长辈拉出去充台面,说几个专业术语,一群人说这娃儿没白学,我内心倒是挺尴尬的。诚然白酒的成本价很低,但不同价位的白酒品质的确不一样,我火候不到喝不出来,要是放到我们老师那里立马就能分辨出来什么品质和价位,质量好的酒价格自然也贵,就像葡萄酒也有二三十的餐酒和上千的年份酒,不过一般没有鉴赏能力的人喝不出来差别。不过高端酒的定价的确有被哄抬的嫌疑,之前公款消费被严格管控时高端酒的价格有过下降。
纯玉米淀粉原料以食用酒精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得到食用酒精,再用食用酒精加水得到42度52度的白酒,算不算纯粮食酒?国家标准白酒分类并不是纯粮不纯粮,而是按照工艺,按固态发酵还是固液法还是液态法分类。所以不仅要是纯粮,还得是原粮粉碎、蒸熟糖化、拌曲、发酵、蒸馏取酒、陈化、勾兑。不说酒的物料成本人力成本,1千万粮食酿成酒,陈3年再上市的话,资金的时间成本是多少?
看固定成本和摊销成本。
比如二斤粮食就能出一斤酒,所以一斤酒的固定成本就是二斤粮食钱,一个工人一个酿造周期内最大能酿一百斤酒,如果就酿10斤,那每斤摊销的人工成本就是1/10工人工资,酿一百斤就是1/100工人工资,同理,如果产量上去了,那宣传,设备折旧的摊销成本相对挺低的,批量购买的话,粮食的价格也会比市价便宜不少,所以我觉得白酒的毛利应该挺高的。
白酒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从12年限制三公消费以后经销商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从16年开始白酒社会库存的减少加上消费升级带来了高端白酒的复苏,很多厂商也接连提价,但是渠道利润真不高,部分高端品牌核心品项虽然单瓶利润有增加,但是也是伴随着厂商的控量策略,总体利润受到控制(前期囤货多的不做此说),行业的复苏肯定是对厂商利好,同时也带来市场营销推广费用的增加,一般白酒厂商都会给予出厂价百分之20以上的市场费用支持,再加上税费,材料、人工,环保投入等,你可以自己算算。
当时有幸参与新酒上市的整个设计,选材,包装,打样的全过程,现在有一款目前市面上算较热门的酒也有当年我开会中的头脑结晶啊哈哈。我没具体梳理过,但是当时我们上了八款新品,举个一斤红瓶装的成本啊,液体酒成本两元多,瓶子选已有模不用另开,纸盒中等卡纸,瓶子加包装十元左右成本,定价在160-240之间。但是,重点来了,酒厂本身利润没这么高,因为下面有分片区总代,省代,市代,县代到零售商层层一吃,每个利润也不高了。
三、在KTV做服务员遇到一些奇葩的客人?
对呀,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客人都要学会忍,脾气大的人干不了这个,因为是在ktv
所以客人都很放肆,会说一些难听的话,但你尽量要笑脸相迎,如果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赶快离开,不要惹麻烦,
四、又一行出现“关店潮”,一年倒闭4609家,曾风靡全国如今怎就不火了?
现当代,人人都有不小的压力,工作、生活、家庭等等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以一般在空闲时间,我们都会选择出去消遣、娱乐一下。有些人喜欢旅游,有些人喜欢打游戏,而还有一些人则是选择去酒吧、KTV等地方放松身心。
几十年前,KTV刚刚兴起时,就已经广受大众欢迎了,而现如今,这种娱乐场所仍旧是不少人放松、休闲的第一选择。只不过,由于去年的特殊事件影响,不少娱乐场所都迎来了“倒闭潮”,而曾经风靡全国的KTV行业怎就不火了?也开始出现“衰败”了。
KTV的“衰落之路”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注册KTV企业数量为3206家,同比下跌了35.9%。由数据可以看得出来,KTV行业也遭到了“打击”,而究其原因,不只是因为2020年的特殊事件,从几年前,KTV行业就已经逐渐“衰落”了。
2017年是我国KTV行业的巅峰时期,我国全年KTV新增数量高达11031家,成为近十年来的最高值,可是紧接着,KTV整体的规模就开始慢慢缩减了。就在上月,《2020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发布,其中显示,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KTV数量为46800家,比上一年的数量下跌了5.8%。而全年注销、吊销的KTV数量则高达4609家,成为有史以来最高。
据业内资深人士解答,KTV的逐渐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就是线上K歌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选择在家中用手机唱歌,既便捷,还免费。所以这种平台一兴起,就从线下KTV的用户群中“抢走”了不少消费者。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KTV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初,我国在线K歌用户数量高达2.82亿人,同比涨幅高达13.7%。
其次,就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迷你唱吧,也带走了不少KTV的消费群体,其优点就是随处可见,像共享单车一样的模式,即用即付。《2020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中称,2019年,我国迷你唱吧的市场规模高达140.5亿元,且还在不断上升。
最后就是KTV歌曲侵权的问题。虽然KTV每年都为购买曲库花费大量金钱,但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出台正版的KTV曲库,所以不少KTV还是会因此惹上版权纠纷。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信息得知,2015年——2019年,我国KTV侵权案数量逐年递增,而KTV很有可能要为此付出上百万的代价,如此下来,KTV经营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
个别KTV的“灰色生意”
除以上那些外,还有个别KTV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关停的。我们都知道,KTV本来就是合法、正经的场所,是人们消遣娱乐的地方,可是却有个别的KTV提供了一些陪唱“服务”,不少客人仅仅一晚上就可能消费了上万元。
大家应该也有所耳闻,不少KTV提供的这一种“陪唱”服务,表面上似乎只是唱歌,但是这些人员的工资却很高,而在KTV点一次陪唱也是按照时间来收费的,一个小时甚至需要付三、五百的费用。
这些“陪唱”人员一般都是唱歌条件一般,外表条件非常好的。近些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整治这种KTV行业乱象。
岳阳日报曾发布了一篇报道,内容称平江某KTV因为有偿陪侍,而被相关部门进行了行政处罚。除此之外,各地新闻也有不少类似的报道,一些KTV都因为“灰色生意”而被处罚、关停。
不少地区的KTV都被“勒令关门”,例如黑龙江、河北的部分城市。这无疑是对KTV行业的又一次重击,据专家预测,2021年,可能还会有不少的KTV继续关停。随着KTV数量的不断减少,整个行业的路不知道何去何从,难道未来KTV会全面消失吗?
大家平时会选择什么方式消遣呢?你们平时去KTV吗?欢迎留言讨论。
五、有没有人在KTV上过班,都遇见过什么奇葩事
我操,奇葩事多着呢,如果说个人长得帅一点,可能还要去陪唱,这都有的。可能你去服务时,别人酒喝多了,或者揍你怎么样,也有的。肯定会晚上特别长,回去耳朵都蒙蒙蒙蒙的声音。一个年轻人不要在那种场所去上班。找个正当的职业,如果说对于外界人不懂的还说你可能是那个啥呢。记住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