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量催收员工被抓,上万家催收公司将仅剩300到500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催收 行业就被列为“扫黑除恶”的重点行业
在持续一年的时间内,大量催收公司员工被抓,催收员相互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你被抓了吗?”“你还活着吗?”
除了公安收紧之外,催收行业还承受着甲方、运营商、 老赖 等多方压力。
目前,行业80%的互金催收公司已退出,50%的催收员离开行业,谋求转型。
但,这还不是催收行业的至暗时刻。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个关于“非持牌机构禁止爬取通讯录、催收禁止拨打通讯录电话”的法规,即将出台。
“未来行业内可能只会剩下300到500家催收公司。”信用与清收行业协会筹备处秘书长王晖预测称。
上万家催收公司,仅剩下300到500家公司,这意味着淘汰率将高达95%。
甚至行业内的人都在自嘲:只剩下几百家,还算是一个行业吗?
01 不安
5月的一个下午,催收员杨飞宇的微信群突然热闹起来。
有同事在公司微信群里发了一段6秒的小视频。
第一遍,杨飞宇并没看懂。“视频里就一辆挂着苏牌牌照的警车,距离我们的天津分公司大楼15米远,看起来就像在正常巡逻。”
“抓人了。”紧接着,群里又跳出一句话。
所有人才反应过来——天津分公司被查封了。
不久前,与他们公司合作的一家P2P机构暴雷。嗅到危险的老板,派一位同事去天津分公司做清退。
没想到,这位同事刚到分公司楼下,就看到了前来查封的警车:天津分公司被查封,二十多个员工被带走。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催收行业就掀起了抓人浪潮。
7月16日,信弦的一百多名员工都被合肥警察带走,知情人士透露:“可能是因为暴力催收。”
在信弦出事的5天前,一家催收机构被河南警方跨省带走。
“据说是催死了人。”业内人士透露。
持续一年的恐慌,在催收行业蔓延。
“一些催收朋友突然失联,我就知道对方出事了。所以我们现在打招呼的方式,就是‘你今天被抓了吗?’‘你今天还活着吗?’”催收员小河自嘲地说。
在天津分公司被查之后,杨飞宇的一个同事直接办了护照出国,也不敢再用微信联系。
“这事跟他没啥关系,但他一直说就当演练了。”杨飞宇说,所有人都变得小心翼翼,神经兮兮。
小河也到了神经质的地步,“路上看到警车,可能心里都会一紧”。
杨飞宇透露:“几天前我们的老板也匆忙出国了。公司账户上的钱都没来得及带走。”
一位做汽 车贷 后的老板,现在每天都待在燕郊的家里,不敢进京,“因为进京需要检查身份证,就怕自己碰上了什么案子”。
催收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风险职业?而催收员,从什么时候开始戴上了屈辱的面具?
02 退潮
除了警方之外,还有多方在不停地给催收行业施压。用小河的话说,已到了不让人喘息的地步。
比如,甲方爸爸中的银行,开始对催收行业发起“突袭检查”。
“半月一抽查,一个月一次全面检查。”小河称,“3·15”之后,银行的检查频次,比原来高了两三倍。
一些银行开始要求回收录音,包括空号、停机、无人接听的录音。
“甚至有些银行要求回收5年内的录音。”某催收公司负责人郭南介绍,银行开始对催收行业念紧箍咒。
而银行检查一次的成本巨高。
“银行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将录音导出。”郭南称,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除了银行之外,其他的金融机构也抓紧了监管。
从今年4月开始,某家金融平台分公司的催收负责人孙希,就直接进入催收公司,驻场监督。
他在催收公司有自己的工位,每周对催收员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教。
“每个催收员的工位前都安装了摄像头,电脑也会被监控。”孙希称。
甲方爸爸步步紧逼,运营商也开始施压。
北京一家催收公司的负责人沈天表示,工信部在部分城市,会限制固定电话每月的呼叫次数。
也就是说,每个月只能有一定量的呼入和呼出次数。“这造成了我们业务量的萎缩。”沈天称。
多位业内人士称,现在工信部和运营商,只要接到大量投诉,就可能直接将一个公司的线路掐断。
“我们就曾经因为投诉停止展业一周,损失了几十万。”小河称。
但他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对方是恶意投诉。
老赖们似乎都知道催收员有投诉这根“软肋”,在给后者下套。
孙希称,一个老赖问催收员:“你是不是牛X得很。”
催收员回答:“我就是牛X得很。”
结果,老赖打电话给借款平台,投诉催收员态度恶劣,导致催收员被罚款1000元。
警方紧逼,甲方施压,运营商层层禁锢,催收行业已寸步难行。
小河称,他们只能“客服式催收”,原来的话术本已经被完全抛弃。
“要说‘您’‘请’‘好吗’,催收员比客服都有礼貌。”小河称,就算老赖在电话那端破口大骂,他们的语气都不能硬。
而客服式催收带来的,就是催回率的直线下降。
“我们的催回率下降了70%,业务量直接下滑了60%。”一位催收公司的创始人陈浩透露。
很多催收公司主动离场。
今年3月,陈浩关掉了自己成立近三年的催收公司,一百多位分散在各地的员工被解散。
他表示,在行业内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条例之前,他不会再踏入这一行业。
同样是3月,在东北做催收的刘鑫将团队从40多人裁至9人,即便这样,员工的工作量还是不饱和。“整个东三省的大环境都不太好,同行都在挣扎。”
陈浩表示,“或主动,或被动,约80%的金融科技催收公司已经退出。”
大量的催收员也离开了这个行业。
“成就感太低,风险太大,工资不高,没人愿意留下来。”小河称,自己身边70%的催收朋友已经转行。
“今年催收员的离职率超过50%,我们去年的老员工只剩下10%。”孙希说。
80%的公司离场,50%的催收员离职,甚至有不少催收员称,催收已经惨得不再算一个行业。
03 走向合规
尽管压力已经如此巨大,但行业还面临最后的致命一剑。
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即将出台新的法规,要求非持牌机构不得爬取用户的通讯录,不得给用户通讯录上的人打电话。
如果只能给借款人本人打电话,对催收行业来说,打击将是致命的。
“不止是消费金融的逾期率会开始暴涨,就连 信用卡 的逾期率也会飙升。”甚至有行业人士预测,这对整个金融体系都是巨大的打击。
但也有业内人士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致命一击,也会有“太极之功”。
“不能爬取通讯录的话,可以在借款人申请借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填写几个紧急联系人。”小河透露,催收的时候,就可以打给紧急联系人,但不是催收,而是“提醒”。
小河认为,以后的人际关系,不会只沉淀在通讯录上,“不需要对通讯录那么执着”。
“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这么多社交平台,都会沉淀人际关系。”小河称,曾有催收员找到借款人的直播间,打出“还钱”的字样,对方紧急停掉了直播,并还了钱。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项法规已通过两期征求意见稿,离最终的出台已时日不久。
行业内的人认为,这项法规出台后,行业将急速洗牌。
“未来,催收行业最多可能只有300到500家公司能存活下来。”信用与清收行业协会筹备处秘书长王晖预测。
他认为,催收行业会以合规为底线,出现两极分化。
一极是头部公司,它们不会超过100家,将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另一极是尾部公司,它们将深耕某个领域,解决行业内遗留下的疑难问题。
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催收公司大概有上万家,按照这个比例,淘汰率将高达95%。
而活下来的唯一法门,只有合规。
“合规的话,催回率就上不去,这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小河称。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式,可能就是利用技术,提高催收效率。
目前,智能催收被提得越来越多,但其实很多环节,智能运用的价值还没有那么明显。
“催收和哪个行业最像?那就是销售,这里面有很多人与人交际的诀窍,机器是很难参悟的。”陈浩称,催收恐怕是最难被机器取代的行业之一。
目前智能催收最适用的,是逾期天数在7天之内的单子。
“通过智能提醒,借款人就直接还款了。”陈浩称,逾期周期越长,机器的效果就越差。
行业的共识是,智能催收要落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金融一直都是两方势力的博弈:一方是借款人,一方是催收。
不论是个人破产法,还是通讯录禁爬法规的酝酿,从中都可以看出,监管保护借款人的意愿非常明显。
对于催收和金融行业来说,目前压力极大,淘汰和洗牌在所难免。
合规和技术,将成为行业仅有的出路……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二、银行催收外包管理趋严,浦发银行被罚款50万
12月11日,银保监会网站公布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决定书显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 信用卡 中心因 催收 外包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人民币50万元。
银保监会官网截图
根据处罚决定书,2019年1月,该中心信用卡催收外包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09〕60号)第十四条第二款,该中心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人民币50万元。
催收行业遭严查
近期催收行业频频遭到严查,并且被查催收公司的客户中不乏持牌金融机构。
11月11日,包括深圳市鼎诺法律服务有限公司、荣国(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金弘源(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内的深圳市3家催收公司有警方介入。
11月6日,杭州中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因催收问题遭警方介入,据悉,该公司主要服务 京东 金融、华夏银行之类平台的不良 贷款 、信用卡透支用户催告通知服务。
9月18日,催收机构江苏逸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遭到警方突击搜查。公开资料显示,江苏逸能主要客户有中国平安集团、上海前隆金融、上海华瑞银行、闪电借款等。 4月19日,淳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0多名员工被深圳宝安警方带走。据了解,淳锋资产是业内排名比较靠前的催收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光大、华夏、交行等传统银行。
第三方投诉网站显示,浦发信用卡收到4137条投诉,解决率为77.69%,主要投诉原因包括暴力催收,骚扰通讯录好友等。
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发卡银行应当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
据此前媒体报道,近期多家银行出台最新外包催收政策,以降低合规风险。银行要求合作催收外包机构务必做到审慎经营,逢诉必查。催收人员质量务必提高,对于违背催收管理规定和其他章程的委外厂商,信用卡中心将视具体情况作出扣罚保证金和佣金的处理措施,并根据相关情况无责解除委外催收协议。
浦发发力零售业务,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上升
作为同业中较早布局零售业务的银行,浦发银行在零售业务持续发力。根据浦发银行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浦发银行新增零售贷款投放超过1600亿元,占同期全行贷款增量的56.4%,零售贷款占比达42.89%。
根据浦发银行2019年半年报,在零售业务的信用卡业务方面,浦发银行今年上半年各项数据增长均有所放缓。
根据半年报,截至6月末,该行信用卡流通卡数4262.73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3.66%;而2018年上半年流通卡数环比2017年同期增长16.70%。
信用卡交易额和收入增速也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该行信用卡交易额10401.78亿元,同比增长25.69%;信用卡业务总收入282.99亿元,同比增长2.49%。去年同期,信用卡交易额和业务总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4.36%、26.28%。
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实现持续总体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双降”,但信用卡不良率呈现上升态势。
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浦发银行后三类不良贷款余额为678.7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6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3%,比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浦发信用卡不良率上升至2.38%,截至2018年底,该数据为1.81%,2017年这一数据为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