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买到临期商品怎么办
一、买到临期商品怎么办
1、买到临期商品处理方式如下:
(1)可以直接找商家协商解决;
(2)寻求消费者权益协会的帮助;
(3)将该超市投诉举报至工商或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4)法院起诉该超市,保留好相关证据,投诉举报该超市,并且向法院起诉该超市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临期品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临期
一般把保质期在30天以内的商品,其距离出厂日期超过保质期的1/3时间的,我们定义为临期品。
比如,保质期为30天的商品,出厂日期为2008-10-1,那么2008年10月11日,这批商品就属于临期品的范围。
商品到了临期状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大大减小,因此,我们在卖场经常会看到处理临期品的行为。一般处理临期的方式有:
1、广促物料的应用:即公司设计制作的一些与品牌形象有关的小礼品,进行赠送,促进销售;
2、赠品的应用:即用临期商品捆绑临期或正常商品进行销售的方法;
3、特价销售:将临期商品降价或打折进行促进销售;
4、特殊陈列:在以上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将临期商品出特殊的二次陈列(如TG、堆头、冰箱、手推车等),并积极叫卖,营造一种抢购的氛围。
二、促销
为了推动某种特定商品的销售,或品牌的推广,在特定渠道或卖场组织的主题促销活动。其形式有:DM、road show活动、抽奖、赠品、特价、试饮等等。
三、临期食品怎么处理
首先,要想办法卖掉,而不是让临期商品变成过期商品。
处理临期的方式有:
① 赠品的应用:即用临期商品捆绑临期商品进行销售或者买正常商品赠送相关的临期商品。
② 特价销售:临期商品降价或打折进行促销,或将两件以上的产品绑在一起进行特价销售。
③ 免费试饮:在社区或者便利店门口开展试饮和免费赠送等活动,吸引消费人群,打开市场。
④ 特殊陈列:在以上三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特殊的陈列(如地堆、造型、手推车等),并积极叫卖,营造一种抢购的氛围。
⑤ 走出门店做地推:直接面向消费者,场地可以在工厂门口,菜场,集市,繁华路口,大商场广场等。
其次,加强对产品信息的管理,合理规划仓库。
① 将不同保质期的产品,不同生产日期的产品分区摆放。划分好滞销产品区域,将滞销的产品集中堆放,集中处理。避免新货与旧货混乱。库位标注好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货物做到先入先出。
② 建立临期产品自查制度,定期对仓库中产品日期、保质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临期产品,建表入册,把产品堆放到指定的临期产品区域之中,进行处理。
③ 建立临期产品处理制度,针对产品的处理方法,销售程序,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及时处理临期产品,避免出现过期产品。
最后,重新建立商品价格体系,制定合适的价格。
有时候商品不好卖,问题并不是出在产品上,而是出在价格上。比如,A商品,成本是4元,竞争对手卖5元,你的门店卖5.5元,不要小看这小小的0.5元差距,每卖出一件,你的顾客就会流失1个甚至多个。因此不能为了利润而盲目提升价格,要根据竞争对手价格、顾客心理预期合理定价。
四、如何处理临期产品?
临期商品处理办法:
(一)、可退货临期商品清理
1、临期商品由各分店商品部统计并提报给采购部,同时抄送一份给物价部;统计和申报责任人为商品部主管。
2、临期商品清理申报时间,商品临期前35天提报;采购中心需将处理方案在商品临期前30天反馈给分店商品部,同时抄送给物价部。如果处理效果较差(时间过半,销售数量没有过半)可申报二次处理。(注:此条要求的使用范围,保质期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商品)
3、所有临期商品原则上要在处理期全部清理完毕,如有少量剩余,按退货操作。
(二)、不可退货临期商品清理
1、操作流程与可退货临期商品清理相同。
2、保质期为6个月以下(含6个月)、三个月以上的,在保质期前一个月进行清理申报;保质期为一年以下(含一年)、六个月以上的,在保质期前三个月进行清理申报;保质期为两年以下(含两年)、一年以上的,在保质期前五个月进行清理申报;保质期为两年以上的,在保质期前八个月进行清理申报,采购部在收到分店提报日起五天内必须将处理方案反馈给分店商品部。
3、所有临期商品原则上要在处理期全部清理完毕,如有少量剩余(剩余数量少于申请数量的20%),按报损操作。
(三)、临期商品清理注意事项
1、退货处理,分店商品部需在采购要求的时间内将所有临期商品清理归位,并及时向采购反馈清退进度。
2、降价(买赠)清仓,必须在指定的区域进行销售,并明确标示出“清仓处理”等字样,此类促销不允许出现在排面上。
3、所有处理方案必须经采购总监审批后下发分店。如需负毛利操作必须先向总经理申请;审批后执行。
五、近期商品如何处理?
一、如何界定“临期品”
食品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
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满之日前 20天;
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
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
保质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
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至4天。
二、出现临期品的原因
① 市场基础薄弱,消费者对于该品牌的认可度不高,产品不动销;
② 经销商频繁更换业务员,或者对终端产品不重视,只铺货不理货,导致终端客户退换货的处理不到位,给客户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进货卖货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③ 价格体系不稳定,客户低价囤货但又无法动销,产品临期了就要求退换,这势必会对经销商造成很大的压力。
三、如何处理临期品
分析了原因后,我们必须通过打好市场基础,全面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及管理:
首先,为了挽回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把之前遗留的退货问题一次性解决掉,让客户看到自己的诚意,只有这样,才能在彼此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处理临期的方式有:
① 赠品的应用:即用临期商品捆绑临期或正常商品进行销售的方法。
② 特价销售:临期商品降价或打折进行促进销售,或将两瓶以上的产品绑在一起进行特价销售。
③ 免费试饮:在社区或者超市开展试饮和免费赠送等活动,吸引消费人群,打开市场。
④ 特殊陈列:在以上三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特殊的陈列(如地堆、造型、手推车等),并积极叫卖,营造一种抢购的氛围。
其次,加强对产品信息的管理,合理规划仓库。将不同保质期的产品,不同生产日期的产品区分摆放。划分好滞销产品区域,将滞销的产品集中堆放,集中处理。避免新货与旧货混乱。垛位标注好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货物做到先入先出。
① 建立临期产品自查制度,定期对仓库中产品日期、保质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临期产品,建表入册,把产品堆放到指定的临期产品区域之中,进行处理。
② 建立临期产品处理制度,针对产品的处理方法,销售程序,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及时处理临期产品,避免出现过期产品。
③ 业务员定期检查终端产品销售情况,检查存货。
最后,重新建立产品价格体系,执行统一的供货价格。有时候客户说产品不好卖,问题并不是出在产品上,而是出在价格上。比方说某品牌酸奶,给小店正常的供货价格是33元/件,那么可能一些大客户31元/件就能够拿到,而以32元/件价格销售,这样一来势必会伤害客户的利益。又或者产品市场窜货,导致价格体系混乱,市场价格不统一,在消费者心里产品形象受损,购买的积极也会降低。
六、临期食品是如何处理的
; 01
临期食品的货源主要有:1、大型商超(国产)超过三分之一保质期还没有卖出去的食品,基本上大型商超都会下架,而进口食品是到一半保质期也都会被大型商超下架2、电商平台的退换货3、用临期食品货源平台查仓库、找货源、预约货源等4、经销商手里真正进入临期的食品5、海关货源
临期食品主要来源是由市场一些经销商在完成公司每个月的销售任务时大量市场销售商超批发客户退回的商品,这些商品退回时大部分日期都过半,虽然可以销售,但为了不影响品牌,和促进市场正常销售,这部分货,收回后经销商会通过客户经理向公司要些政策补贴来进行二次销售。
为了不影响市场,一般二次销售经销商大多选择特通渠道客户,如高中以上学校,大学超市,网吧,舞厅,工厂超市,食堂,工地超市,菜场,连锁餐饮等等,这是主要来源,还有一些经销商倒闭,供应链倒闭等等特殊来源。
中国临期食品库房主要分布于港口城市,如天津、上海和青岛等,临期食品公司亦多成立于这些地区,具备位于仓库周边、进货便利、可与仓库及时沟通和提供售后服务等优势。在其他地区布局临期食品业务则存在进货难度大、难以考察仓库、沟通低效以及物流成本占比与时间花费较高等劣势,店铺运营难度大。内陆省份进货所花费的成本中,物流费用占成本费用率达5%-10%,传导至产品端,导致临期食品价格优势相比正价产品不明显,竞争力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