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务公司不按时给劳务费犯法嘛?
劳动者有权取得实际劳动期间的工资报酬,公司不按时给劳务费的行为违法。拖欠工资可以选择通过提起劳动仲裁维权。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并且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劳务费逾期利息的法律规定
劳务关系里拖欠劳务费可以主张利息。
但是,法院对于逾期利息的诉求一般不予支持。逾期还款利息是指超期支付价款而承担的利息,如果并没有约定劳务费付款期限,则支付逾期利息额诉求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但是,如若双方约定了劳务费的支付期限,则逾期未支付的应当承担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三、劳务费诉讼时效从何时开始算
劳务费欠款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拖欠行为起算。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以通过一定的主张权利行为得以中断,中断后诉讼时效可以重新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四、拖欠劳务费应该怎么办
拖欠劳务费,员工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也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反映,或者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扩展资料
案例:包工头拖欠劳务费 法院判决维权益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受法律保护。近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法院审结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法院判决被告曾某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廖某劳务工资2万余元。
2017年4月至7月期间,被告曾某雇请原告廖某为其承包工程从事粉刷、砌墙以及其它零工工作。工程完工后,双方协商被告曾某向原告支付了部分工资款,剩余工资款至今未支付。经原告廖某多次催讨未果,遂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被告曾某雇请原告廖某为其承包的自建房工程从事劳务,原、被告之间存在劳务合同关系,双方均应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双方对于劳务工程量及工程项目单价均无异议的情况下,原告在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后,被告需要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于原告廖某要求被告曾某支付劳务工资2万余元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
参考资料来源:安源区法院网--包工头拖欠劳务费 法院判决维权益
五、公司欠劳务费不给怎么办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工人拖欠工资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