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催收的内幕,让你看清整个过程!
催收 大家肯定不陌生
不管是介绍的也好,网上的新闻也好,周边朋友或者你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他给人的感觉都不是愉快的。
那么各大平台与催收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催收的过程和手段又是怎样的?
跟我一起看吧。
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逾期的催收手段都一样,对逾期户采用何种催收方式,很大程度上与逾期时间有关。
以月份为区隔,逾期 贷款 可分为M1、M2、M3等阶段,其中数字代表逾期月数。逾期越久,催收手段越激烈。
外界往往以为, 网贷 平台催收要从借款人逾期的那天开始,即从M1阶段起催。但其实不少管理精细的贷款公司从M0阶段就开始“上手段”了,只不过手段相对比较客气。
所以各位贷友们,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人家从你有逾期可能的时候就已经关注你了,真的是“宁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
一家设有网贷平台业务条线的金融公司内催团队的朋友曾跟我说过,他们内部对坐席的要求,是从客户借贷到期前第3天就开始催收,只不过这种“催收”更多表现为“提醒”,用词礼貌,请对方务必按时还款;
到期前最后1天需再次致电,虽然这时表现仍为“提醒”,但用词不再客气,嗓门也会变大,以警示对方,如果当日不还贷款,将会有不良记录。
一个小细节是,电催人员还会进行电话“盯梢”,追问借款人当天预计的还款时间、打算采用的还款方式,对非即时到账类还款方式,还会要求借款人用手机拍照还款凭条或截屏还款信息等证明,即时发回。
过了最后还款日借款人还没有还钱,那么随着天数的增加,催贷方式也多样起来。
在催收行业十余年的催收外包公司的朋友L,跟我说了很多内情。
在M1阶段,即逾期1个月以内,业内主要用的是骚扰催收,对借款人进行“电话/短信轰炸”,一天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电话都属于“家常便饭”,对借款人形成心理压力、扰乱其正常生活节奏,被借款人拉黑了就再换公司的另一个号码打过去。更有甚者,有一些催收人员会使用“呼死你”等软件,连接WIFI来不停呼、变号呼、设定挂断秒数呼。
这么看来,骚扰催收对三种人最管用:
一是,不耐压、胆小怕事,害怕威胁性言辞。
二是,要面子,不想把事情闹至父母、单位、老家村委会那里去。
三是,担心不还贷对后续个人 征信 的影响,也不想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倘若这种骚扰催收还不见效怎么办?
这时候,就会进行通讯录骚扰(也就是曝通讯录),即对借款人的亲朋好友(尤其是配偶或父母)进行“电话/短信轰炸”更有甚者P图群发。
由于网贷平台借款额度较小,往往只有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亲戚好友如果被电话骚扰得不胜其烦,想想也就这么点钱,还不如出钱买个耳根清净,不少就掏钱代偿了。”
L透露,这就是他们屡试不爽的“第三人代偿”套路。
但上述两式用尽,还是没有追回贷款,催收员判断还款人有还款意愿,却实在无钱可还,这种情况下接下来怎么办呢?
办法当然有。这就是骗客户先还再借(以贷还贷)
“其实就是把客户往更大的火坑里推,推荐他们去更差的、利息更高的平台借款,做一个资金‘ 过桥 ’,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L这么跟我说,
“催收员都很清楚哪些网贷平台贷审很松、对共债的客户也是放贷的,他们会怂恿客户先去这些平台借款来还给自己(平台),然后再来本平台‘复借’。”
即便是这样,真正的反催收高手未必吃这一套。随着逾期天数的增加,这些债权也会进入M3、M4……催收公司会将人员分组,处理不同阶段逾期的人员也不同。逾期期数越久,对应的催收人员话术里施压的部分就会越多,态度也会越强硬。
这就到了后期阶段比较典型的催收方式,软暴力催收。
催收是介于客服和黑社会之间的角色。
培训员工时,催收内部会说,催收如果太松、态度太温和,就变成了电话客服,形成不了威慑力;但也不能恐吓得太过头,比如扬言要动手动刀、泼油漆泼硫酸等,那都是“黑社会”暴力讨债的招数,也是没必要且使不得的。
而在逾期更久的阶段,除了在话术上强硬外,催收员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吓唬”,其中包括多项“角色扮演”。昨天我说过的律师函就是其中一种。
而最常见的,就是扮演公检法,比如制作假的法院传票、传达假的开庭通知、模拟各类相关红头文件等发给客户,或是冒充公安部门发短信,抑或是冒充和公安部门“有关系”,扬言可以对客户进行拘留等。
除了上述“角色扮演”之外,个别催收人员也有“剑走偏锋”的做法,比如业内都传为“笑柄”的威胁“HIV携带者上门催收”、“大妈催收团”、用扩音喇叭去借款人单位或居住地播放讨债信息等,这些知名招数甚至被一些催收员互相模仿。
不过,任何行业都有“正宗”与“不正宗”之分,这种吓唬人话术都属于“不正宗”的催收公司的下策,实则回款效果并不佳,还很容易被客户反过来录音录像抓住把柄投诉,对甲方公司(即网贷平台公司)形成舆论风险。
如果这样仍然不奏效,还会有其他办法吗?外访催收随之而来。
这种派外访员催收贷款的方式,往往只适用于逾期时间较长、借款金额较大,通常达到数万元的客户,多数小额网贷平台,一般不采用外访,“因为金额太小,成本都划不来。”而山东冠县那场众所周知的催贷恶性案件被曝光后,行业内外,均垫高了外访底线。
当然如果这样还是无法催收成功,还有办法吗?当然也会有的,这时候就会主动联系欠款人,要求其只需要还本金,或者减免部分本金,当然很多人也愿意这么做,也小部分人不愿意,那这笔账只能成为一笔呆账了。
不过很少有人能熬到这个地步,还是劝大家赶紧还款,对大家都好。
二、上门催收全程录像合法吗?
合法的,上门催收全程录像是一种文明催收的表现,对双方都是一种证明 。上门催收人员必须携带工作证,贷款案件所有的资料,以及相关委托书等材料,否则就属于违法催收,可以报警处理。
只要不是暴力催收,正规部门的那么上门催收是合法的。信用卡欠款银行上门催收是在维护银行自己的基本权益,但如果是其他信贷纠纷(不属于信用卡恶意拖欠),公安机关无权介入。债权人上门追讨债务,是法律允许的行为,是债权人的正当权利,但债权人追讨中应把握尺度,避免出现触及法律的情形。如果是强行进入债务人家中的话,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可能会被判处刑事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规定,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催收员抓了一般如何判
催收员被抓,判刑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催收情形及员工具体参与的事项认定。一旦催收过程出现了肢体冲突,一旦发展成故意伤害,或者寻衅滋事、扰乱社会治安,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四、大量催收员工被抓,上万家催收公司将仅剩300到500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催收 行业就被列为“扫黑除恶”的重点行业。
在持续一年的时间内,大量催收公司员工被抓,催收员相互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你被抓了吗?”“你还活着吗?”
除了公安收紧之外,催收行业还承受着甲方、运营商、 老赖 等多方压力。
目前,行业80%的互金催收公司已退出,50%的催收员离开行业,谋求转型。
但,这还不是催收行业的至暗时刻。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个关于“非持牌机构禁止爬取通讯录、催收禁止拨打通讯录电话”的法规,即将出台。
“未来行业内可能只会剩下300到500家催收公司。”信用与清收行业协会筹备处秘书长王晖预测称。
上万家催收公司,仅剩下300到500家公司,这意味着淘汰率将高达95%。
甚至行业内的人都在自嘲:只剩下几百家,还算是一个行业吗?
01 不安
5月的一个下午,催收员杨飞宇的微信群突然热闹起来。
有同事在公司微信群里发了一段6秒的小视频。
第一遍,杨飞宇并没看懂。“视频里就一辆挂着苏牌牌照的警车,距离我们的天津分公司大楼15米远,看起来就像在正常巡逻。”
“抓人了。”紧接着,群里又跳出一句话。
所有人才反应过来——天津分公司被查封了。
不久前,与他们公司合作的一家P2P机构暴雷。嗅到危险的老板,派一位同事去天津分公司做清退。
没想到,这位同事刚到分公司楼下,就看到了前来查封的警车:天津分公司被查封,二十多个员工被带走。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催收行业就掀起了抓人浪潮。
7月16日,信弦的一百多名员工都被合肥警察带走,知情人士透露:“可能是因为暴力催收。”
在信弦出事的5天前,一家催收机构被河南警方跨省带走。
“据说是催死了人。”业内人士透露。
持续一年的恐慌,在催收行业蔓延。
“一些催收朋友突然失联,我就知道对方出事了。所以我们现在打招呼的方式,就是‘你今天被抓了吗?’‘你今天还活着吗?’”催收员小河自嘲地说。
在天津分公司被查之后,杨飞宇的一个同事直接办了护照出国,也不敢再用微信联系。
“这事跟他没啥关系,但他一直说就当演练了。”杨飞宇说,所有人都变得小心翼翼,神经兮兮。
小河也到了神经质的地步,“路上看到警车,可能心里都会一紧”。
杨飞宇透露:“几天前我们的老板也匆忙出国了。公司账户上的钱都没来得及带走。”
一位做汽 车贷 后的老板,现在每天都待在燕郊的家里,不敢进京,“因为进京需要检查身份证,就怕自己碰上了什么案子”。
催收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风险职业?而催收员,从什么时候开始戴上了屈辱的面具?
02 退潮
除了警方之外,还有多方在不停地给催收行业施压。用小河的话说,已到了不让人喘息的地步。
比如,甲方爸爸中的银行,开始对催收行业发起“突袭检查”。
“半月一抽查,一个月一次全面检查。”小河称,“3·15”之后,银行的检查频次,比原来高了两三倍。
一些银行开始要求回收录音,包括空号、停机、无人接听的录音。
“甚至有些银行要求回收5年内的录音。”某催收公司负责人郭南介绍,银行开始对催收行业念紧箍咒。
而银行检查一次的成本巨高。
“银行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将录音导出。”郭南称,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除了银行之外,其他的金融机构也抓紧了监管。
从今年4月开始,某家金融平台分公司的催收负责人孙希,就直接进入催收公司,驻场监督。
他在催收公司有自己的工位,每周对催收员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教。
“每个催收员的工位前都安装了摄像头,电脑也会被监控。”孙希称。
甲方爸爸步步紧逼,运营商也开始施压。
北京一家催收公司的负责人沈天表示,工信部在部分城市,会限制固定电话每月的呼叫次数。
也就是说,每个月只能有一定量的呼入和呼出次数。“这造成了我们业务量的萎缩。”沈天称。
多位业内人士称,现在工信部和运营商,只要接到大量投诉,就可能直接将一个公司的线路掐断。
“我们就曾经因为投诉停止展业一周,损失了几十万。”小河称。
但他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对方是恶意投诉。
老赖们似乎都知道催收员有投诉这根“软肋”,在给后者下套。
孙希称,一个老赖问催收员:“你是不是牛X得很。”
催收员回答:“我就是牛X得很。”
结果,老赖打电话给借款平台,投诉催收员态度恶劣,导致催收员被罚款1000元。
警方紧逼,甲方施压,运营商层层禁锢,催收行业已寸步难行。
小河称,他们只能“客服式催收”,原来的话术本已经被完全抛弃。
“要说‘您’‘请’‘好吗’,催收员比客服都有礼貌。”小河称,就算老赖在电话那端破口大骂,他们的语气都不能硬。
而客服式催收带来的,就是催回率的直线下降。
“我们的催回率下降了70%,业务量直接下滑了60%。”一位催收公司的创始人陈浩透露。
很多催收公司主动离场。
今年3月,陈浩关掉了自己成立近三年的催收公司,一百多位分散在各地的员工被解散。
他表示,在行业内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条例之前,他不会再踏入这一行业。
同样是3月,在东北做催收的刘鑫将团队从40多人裁至9人,即便这样,员工的工作量还是不饱和。“整个东三省的大环境都不太好,同行都在挣扎。”
陈浩表示,“或主动,或被动,约80%的金融科技催收公司已经退出。”
大量的催收员也离开了这个行业。
“成就感太低,风险太大,工资不高,没人愿意留下来。”小河称,自己身边70%的催收朋友已经转行。
“今年催收员的离职率超过50%,我们去年的老员工只剩下10%。”孙希说。
80%的公司离场,50%的催收员离职,甚至有不少催收员称,催收已经惨得不再算一个行业。
03 走向合规
尽管压力已经如此巨大,但行业还面临最后的致命一剑。
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即将出台新的法规,要求非持牌机构不得爬取用户的通讯录,不得给用户通讯录上的人打电话。
如果只能给借款人本人打电话,对催收行业来说,打击将是致命的。
“不止是消费金融的逾期率会开始暴涨,就连 信用卡 的逾期率也会飙升。”甚至有行业人士预测,这对整个金融体系都是巨大的打击。
但也有业内人士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致命一击,也会有“太极之功”。
“不能爬取通讯录的话,可以在借款人申请借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填写几个紧急联系人。”小河透露,催收的时候,就可以打给紧急联系人,但不是催收,而是“提醒”。
小河认为,以后的人际关系,不会只沉淀在通讯录上,“不需要对通讯录那么执着”。
“微信朋友圈、抖音、微博……这么多社交平台,都会沉淀人际关系。”小河称,曾有催收员找到借款人的直播间,打出“还钱”的字样,对方紧急停掉了直播,并还了钱。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项法规已通过两期征求意见稿,离最终的出台已时日不久。
行业内的人认为,这项法规出台后,行业将急速洗牌。
“未来,催收行业最多可能只有300到500家公司能存活下来。”信用与清收行业协会筹备处秘书长王晖预测。
他认为,催收行业会以合规为底线,出现两极分化。
一极是头部公司,它们不会超过100家,将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另一极是尾部公司,它们将深耕某个领域,解决行业内遗留下的疑难问题。
目前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催收公司大概有上万家,按照这个比例,淘汰率将高达95%。
而活下来的唯一法门,只有合规。
“合规的话,催回率就上不去,这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小河称。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式,可能就是利用技术,提高催收效率。
目前,智能催收被提得越来越多,但其实很多环节,智能运用的价值还没有那么明显。
“催收和哪个行业最像?那就是销售,这里面有很多人与人交际的诀窍,机器是很难参悟的。”陈浩称,催收恐怕是最难被机器取代的行业之一。
目前智能催收最适用的,是逾期天数在7天之内的单子。
“通过智能提醒,借款人就直接还款了。”陈浩称,逾期周期越长,机器的效果就越差。
行业的共识是,智能催收要落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金融一直都是两方势力的博弈:一方是借款人,一方是催收。
不论是个人破产法,还是通讯录禁爬法规的酝酿,从中都可以看出,监管保护借款人的意愿非常明显。
对于催收和金融行业来说,目前压力极大,淘汰和洗牌在所难免。
合规和技术,将成为行业仅有的出路……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五、这个催收违法吗
金融行业一直以来就是暴利行业,驱使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网贷的外衣从事犯罪行为,近年来各种套路贷横行市场,让不少人上当受骗。那么这些套路贷是诈骗吗?套路贷立案标准是什么呢?
一、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1、不管是什么形式,只要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被害人财产等行为,就可以构成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不少借款人去贷款公司或网贷申请借款,对方采取阴阳合同、现金交易、暴力催收、逼迫以贷还贷的方式,实际上已经构成犯罪。
2、暴力行为。因为正规合法的贷款可以采取法院诉讼的方式追款,而那些套路贷本身就是违法放贷,所以根本不敢与法律机关接触,只能采取暴力、威胁、虚构法律文书的方式欺骗、隐瞒真相,目的只有一个,不仅要获得超额利息,还想进一步低价侵占借款人的房产、汽车、门面等。
二、保留证据
如果仅凭犯罪行为,还不足以报警,警察没有足够的证据是无法立案的,所以保留证据、搜集证据也是很关键的。
1、借款合同。在申请贷款前一定要有意识的保留借款合同、凭证、协议、借条等一切资料,必要的时候可以录音、录像。
2、监控。很多套路贷放款不走银行流水,只通过现金交易,这时候可以想办法获得交易地点的监控录像,有一定的帮助。
3、聊天记录。保留“套路贷”团伙暴力“催收”的视频、录音、图像、截图等证据,可为以后定罪量刑提供重要参考。
三、诈骗罪量刑标准
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网页链接
法律规定,催收人不能存在以下行为:
同一天打电话、发短信超过3次以上
冒充国家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对借款人进行恐吓
伪造法院、公安、律师等国家执法机关及法务文件进行催收
在上午8:00至下午9:00以外的时间进行电话催收
以轰炸通讯录为由威胁借款人还款
在借款人未失联情况下,轰炸借款人通讯录
以曝光个人信息及隐私威胁、恐吓借款人
个人照片经过PS以后,威胁客户还款
采用非法软件短信电话轰炸借款人手机号码及通讯录
上门催收超过3人以上
非法侵入住宅或经借款人劝阻仍不退出住宅
对借款人进行人身攻击及口头侮辱
威胁家人迫使借款人还款
非法拘禁借款人及家人人身自由
在借款人工作单位宣传,导致借款人失去工作
明知雇主禁止拨打私人电话,或者在其他不方便的地方(例如朋友的房子或医院),仍频繁与你联系
债务人的问题由律师代为处理后,仍与债务人联系
使用淫秽的、贬义的或侮辱性的言论
告诉债务人,如果不马上还钱,就会被逮捕或失去孩子
和除债务人本人、配偶和律师之外的任何人讨论债务问题
在收取债务时做出虚假,误导或欺骗性的陈述
诱导借款人以贷养贷
使用未经律师审阅的律师函对你施压
造成借款人经济损失
造成借款人名誉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