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右” 指的是什么

关右,就是指长安以西的雍州地区古雍州在函谷关西,因此称为关右。

房玄龄的《晋书》中说献帝时因为凉州战乱不断,河西五郡(指黄河西边的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金城五郡)距离太远,所以就从凉州分了出去,凉州剩下的郡改名叫雍州,后来又和关右地区合称雍州

二、文言文关右指什么意思

1. 虎步关右什么意思

虎步关右形容的是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的夏侯渊。

因其作战勇猛,镇守汉中时击敌无数,被曹操评价为虎步关右。因当时以座北朝南为尊,夏侯渊镇守的陇西一带就位于潼关右边,所以称之为关右。

曹操曾评价夏侯渊: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意思是:宋建谋反作乱三十多年,夏侯渊作战勇敢,出敌不意,将其一并消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曹操回邺城,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镇守汉中。并增封食邑三百户,加之前所封共八百户。

之后,夏侯渊回军攻打武都、下辩等地的氐羌部落,收氐部谷梁十余万斛。扩展资料 夏侯渊虎步关右的故事来源: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操返回邺城,以夏侯渊行护军将军职,都督朱灵、路招等驻长安,击破聚众数千据五关道口作乱的南山贼刘雄(又作刘雄鸣),收降其部,刘雄逃奔汉中。

马超尽数兼并陇右之众,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冀城,韦康坚守八个月,韦康遣别驾阎温向夏侯渊求救,为马超所获,阎温拒降,为马超所杀。夏侯渊援军未到,韦康已投降马超且为其所杀。

当夏侯渊进兵至距冀城200余里时,马超领兵前来进攻,夏侯渊的军队交战不利。又恰逢汧氐杨千万复叛响应马超,军屯于兴国,夏侯渊遂撤军。

七月,韩遂、马超等余部梁兴驻蓝田、鄜、夏阳等地,寇略左冯翊一带。夏侯渊得郑浑领当地兵民相助,督徐晃率兵围而剿之,破斩梁兴于鄜、杀夏阳贼靳富等,救出夏阳长、邵陵令及其官吏,将勒富等所略取附近诸县的物资归还,共收降三千余户。

以此功被曹操封为博昌亭侯。建安十八年(213年)九月,杨阜、姜叙、赵衢、尹奉等谋讨马超,尽杀马超妻子,马超奔汉中投张鲁。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马超从张鲁处求兵,北取凉州,还围祁山。姜叙等急向夏侯渊求救,诸将认为应当听从曹操调度,而夏侯渊认为:往来反复四千里,路程遥远,等收到曹操指令,姜叙等必败,故此举不适合救急。

商议结束后即刻出兵,先派张合率步骑兵五千人为先锋,抄近路由陈仓小道进兵,自己则督运粮草随后出发。当张合兵至渭水时,马超率氐、羌数千前来进攻。

但双方未交锋马超不战而退,张合于后收整马超军遗留器械。当夏侯渊军到时,诸县都已投降平定。

而此时韩遂也正驻于显亲,于是夏侯渊又转击韩遂,韩遂不敌败走,夏侯渊收其军粮后继续追击韩遂直至略阳。此地离韩遂军约二十余里,部将中有的倾向继续进攻韩遂,也有的认为应当转攻兴国氐。

而夏侯渊则认为,韩遂部队精锐,兴国城堡坚固,就算勉强进攻也没法攻克,还不如进攻长离的诸多羌部老巢,盖因韩遂军中多长离羌兵,攻其必救,如此一来韩遂如放任羌兵自救则陷入独守之境,往救长离则必须出城与夏侯渊军野战,可一战而擒之。于是夏侯渊留下负责监查的部将守卫辎重,自己亲率精锐步骑突袭焚毁长离羌屯,斩首颇多。

听闻消息的韩遂军中羌兵纷纷回援各自的部落,韩遂不得已,果然率军来救,而与夏侯渊对阵。诸部将眼看韩遂军力庞大,非常头痛,准备扎营挖堑做持久战。

夏侯渊又鼓励大家说:“我军转战千里,如果当时就扎营挖沟,那么士卒们就会士气低落无法坚持作战,敌人虽然军力庞大,但很容易对付。”于是击鼓进兵,大破韩遂军,得到了其帅旗等一干物品。

回略阳稍加调整后,又乘胜围攻兴国,兴国氐王阿贵、百项氐王杨千万虽然骁勇也不敌夏侯渊猛攻,阿贵被击灭,千万逃奔马超,其余士卒全部投降。接着又转击高平、屠各,全部大胜,收其军粮牛马物资等。

此战后,夏侯渊因战功赫赫而获假节。十月,曹操又命夏侯渊率张合、张既等讨伐在枹罕称王置官为乱三十余年的陇西人宋建,夏侯渊遂自兴国出兵,迅速进军并围攻枹罕,以弱势兵力仅一月余,就大破拥有数万彪悍兵马、几度为朝廷讨伐而未果的宋建,自宋建起如丞相等所置官员一概斩首。

此外,夏侯渊又派张合等人率兵平定河关,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诸羌部全部投降,自此,长期为祸的陇右被平定。回军时,以韩遂所聚羌、胡数万兵有威胁,夏侯渊遂命与韩遂不合而投靠曹军的韩遂婿阎行断后。

而夏侯渊因此大功,为曹操褒奖,称其一举剿灭为乱三十余年的宋建,如同老虎那样横行关右,所向无敌,引用孔子之言“吾与尔不如也”而自叹不如。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夏侯渊率驻凉州诸将及羌、胡诸王与曹操会师休亭。

而曹操每次会见羌、胡的首领,都命夏侯渊陪同出席以威慑诸羌、胡王。七月,张鲁败走,汉中平定。

以夏侯渊行都护将军职,都督张合、徐晃等平定巴郡。十二月,曹操自南郑回,留夏侯渊守备汉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曹操回邺城,拜夏侯渊为征西将军,镇守汉中。并增封食邑三百户,加之前所封共八百户。

之后,夏侯渊回军攻打武都、下辩等地的氐羌部落,收氐部谷梁十余万斛。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夏侯渊。

2. 古文中“右”有什么意思

1、助;帮助。后多作“佑” [help]

右,手口相助也。——《说文》。字亦作佑。

2、尊崇;崇尚 [respect]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 高诱注:“右,犹尊也。”

3、保佑。后作“祐” [bless and protect]

祐、右实同字。今据许书,凡助为右、为佑,神助则为祐。—— 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通“侑”。劝食 [urge *** . to drink or wait on]

一朝右之。——《诗·小雅·彤弓》

5、右手 [right hand]

右秉白旄以麾。——《书·牧誓》

组词:

右手、右边、左右、右翼、右面、邻右、陇右、右与、右行、右堂、右移、右戚、极右、河右、右寝、阿右、朝右、右地、保右、右揆、右舷、右军、右飨、右趾、右座、右骖、车右、右哨、右仗、右学、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右,助也。从口,从又。

白话版《说文解字》:右,用口声援、用手相助。字形采用“口、又”会义。

组词解释:

1、右手:右边的手。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右手拿着一个火纸捻儿。”

2、右边:方位词。靠右的一边。

3、左右:帮助;辅佐。

浩然 《艳阳天》第三章:“眼下 东山坞 的人,还能说旁的事情?左右都是分麦子。”

4、右翼:作战、检阅时在正面部队右侧的部队。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野人一群手中各持铜器或石器,自右翼跑出。”

5、邻右:亦作“ 邻佑 ”。邻居。

沙汀 《困兽记》九:“娘姨正像救火一样四面呼唤着邻右。”

3. 文言文是指什么

概述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4. 文言文翻译

当时的雍州刺史萧宝夤已经露出要反抗朝廷的迹象,侍中和城阳王徽向来害怕道元,于是用说朝廷坏话的罪名将道元贬为关右大使。

萧宝夤怕道元谋害自己,派行台郎中郭子帙将道元围困于阴盘驿亭,因为亭在小山上,平时都是喝山下井里的水。已经被围了,打井打到十多丈都没有水。

没水而且大家都很困乏,被贼兵翻墙攻进来了。道元与他的弟弟道(阙)都被杀害。

道元怒视贼兵,厉声喝斥贼兵而死,宝夤还是把他们父子两的尸体收敛起来,一起藏于长安城东面。事情完结以后,迎接其灵柩回来,追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翻译的不是很好,参考参考吧。

三、我们知道很多地名都是古今异义,比如山东在古代常指崤山或太行山以东,那么关左关右,关内关外,江左江右

关左指潼关以东,在地理上古人以东为左;

关右指函谷关或者潼关以西,汉代多指函谷关以西,唐代则多指潼关以西。但区分并不明显;

关内关外,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如秦汉唐,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都城附近叫关内,秦汉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唐代开始,指山西雁门关以外的漠北之地为关外。明清时代称山海关以西为关内,山海关以东为关外,建国初沿用,现在不怎么用了;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即江东,就是现在的江南地区。因长江自九江至金陵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皖南、苏南、上海、浙江和赣东北。

江右在古代也称为江西(不是现在的江西省),多数时间是指和江东对应的长江九江至金陵段以西以北地区。清朝则称江西省为江右;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